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15.西周实行宗法制度。后来,血缘纽带逐渐松弛。由此产生的政治影响主要是( )
A.世卿世禄的特权自行消亡 B.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废止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弱 D.贵族阶层逐渐转化为庶民
14.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所说的周制是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13.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A、幽王荒淫无道
B、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1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
A.提倡一夫一妻制 B.维护家庭和谐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11.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自《左传》昭公七年这段话反映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井田制度 D.世袭制度
10.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在齐国( )
A.周的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打破了等级尊卑观念 D.废除了贵族特权
9.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l%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
8.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7.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