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4826  344834  344840  344844  344850  344852  344856  344862  344864  344870  344876  344880  344882  344886  344892  344894  344900  344904  344906  344910  344912  344916  344918  344920  344921  344922  344924  344925  344926  344928  344930  344934  344936  344940  344942  344946  344952  344954  344960  344964  344966  344970  344976  344982  344984  344990  344994  344996  345002  345006  345012  345020  447348 

9.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试题详情

8. 高一学生张伟同学在《吕氏春秋·上农》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其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与下列哪一政策相似

A. 抵制兼并  B. 重农抑商     C. 专卖制度  D. 闭关锁国

试题详情

7.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6.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富商凭借长途贩运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珐琅彩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

试题详情

5.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者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试题详情

4.《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试题详情

3.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试题详情

2.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试题详情

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筒车     B.耧车       C.曲辕犁        D.水排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