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 ‘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西汉长安 B.唐朝前期洛阳 C.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
2.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一组是( )
A.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 B.铁犁牛耕→井田制形成
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 D.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33、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1分)
因为当时连接东西方的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他们对过往客商课以重税,因此希望向西从海上开辟一条新的航路出来。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1分)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1分)
了解当地的国土人情以及风俗习惯并使他们皈依天主教。
从材料2、3来看其目的是建立殖民地征服当地居民使之纳贡和掠夺当地的黄金。
(3)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2分)
这一“公平交易”是对当地人民的殖民和奴役,是赤裸裸的剥削,它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为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物质基础。
(4)结合所学谈谈如何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8分)
对欧洲:引起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一个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对亚非拉等地: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导致这些地区的贫困和落后
32、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脆弱性:沉重封建剥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这种生产方式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8分)
有利:农民具有一定的积极性;政府重农抑制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不利:不利于生产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沉重剥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31、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1分)
重农抑商的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2分)
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6分)
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发展又促进商业的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商人的长途贩运提供了可能;发展对外贸易;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商业发展的刺激作用;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 (4分)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商业资本的积累。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3、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1分)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1分)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1分)
(3)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2分)
(4)结合所学谈谈如何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8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C |
B |
C |
A |
C |
B |
A |
D |
D |
C |
A |
C |
A |
B |
B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c |
C |
D |
D |
C |
D |
A |
B |
B |
D |
A |
C |
D |
D |
32、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这种生产方式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8分)
31、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6分)
(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 (4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