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8.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或经历以下哪一情形?
A.《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跟朋友一起去吃西餐 D.在上海举行西式婚礼
17.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的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16.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5.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4.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
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
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
工业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1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的主导权
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12.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A.水力 B.核能 C.煤炭 D.电力
11.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区域的扩大 B.自由主义的推行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
10.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9.下图是荷兰五大城市人口在十六到十八世纪的变化曲线图。导致1700年后
的半个多世纪里五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B.海外殖民地的增加
C.丧失海上殖民霸权 D.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