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1)包括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2)特点是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朝建立的历史背景。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3)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们和法律的制约。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集权制,皇权至上,但在唐朝时期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
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40.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历史上皇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
|
|
|
|
|
|
|
|
|
|
|
|
|
|
|
|
|
|
39.下图反映的本质是
A 明代中央官制的变革 B 明代地方制度的变化
C 明代官制机构的简化 D皇权的不断加
38.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是 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
37.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36.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35.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3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3.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 411 件政事,为减轻负担,明太祖A 废除丞相 B 设置内阁 C 设殿阁大学士 D 设军机处
32.“今我朝罢丞相;设王府;六院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我朝”指的是 A 宋朝 B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