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6071  346079  346085  346089  346095  346097  346101  346107  346109  346115  346121  346125  346127  346131  346137  346139  346145  346149  346151  346155  346157  346161  346163  346165  346166  346167  346169  346170  346171  346173  346175  346179  346181  346185  346187  346191  346197  346199  346205  346209  346211  346215  346221  346227  346229  346235  346239  346241  346247  346251  346257  346265  447348 

19.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巡检司       D.宣政院 

 D  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试题详情

18.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

A.西周分封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秦朝郡县制    D.元朝行中书省制

  D  元朝行省制奠定今天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试题详情

17.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祇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C  注意材料信息“何天命以为王”。

试题详情

16.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A  注意材料信息“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试题详情

15.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B  注意提点刑狱司为宋朝监察官员。

试题详情

14.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B.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C.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D.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

  D  北宋设转运使是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非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试题详情

13.生活在唐代长安的人,能见到的政治现象是       

A.三省宰相们到政事堂参加会议       B.长安城里禁军越来越多

C.各行省的长官进城来述职         D.朱雀大街出现内阁衙门

  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政事堂为三省宰相议事的场所。

试题详情

12.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B  从秦汉到明清,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试题详情

11.据下图所示,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方面出现“郡”“国”并存的情况,这一朝代应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B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试题详情

10.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A  注意材料信息“不考虑世系和教育”说明不强调贵族政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