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6123  346131  346137  346141  346147  346149  346153  346159  346161  346167  346173  346177  346179  346183  346189  346191  346197  346201  346203  346207  346209  346213  346215  346217  346218  346219  346221  346222  346223  346225  346227  346231  346233  346237  346239  346243  346249  346251  346257  346261  346263  346267  346273  346279  346281  346287  346291  346293  346299  346303  346309  346317  447348 

1.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 内外服制度    B. 分封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礼制

试题详情

   

(2)试分别从战争领导、民众参与、国际环境三个方面比较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不同结局的原因。(6分)

   

(3)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请根据恩格斯的观点分析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试题详情

62.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中日之间两次战争的不同结局



图一: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侵华日军签字投降仪式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61.下图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有令南书房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也。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亻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康熙中虽有南书房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内阁。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檐曝杂记》卷一

(1)从材料一中可见,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2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图示里的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外,还有一对矛盾指的是什么?(2分)

   

(2)请你以西汉为例,说明西汉是怎样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4分)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分别发生什么变化?(4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试题详情

60.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恢复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首要环节是,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试题详情

59.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突出特点是代表的广泛性。

试题详情

58. (  )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中华民族已觉醒,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试题详情

57. (  )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

试题详情

56.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结束了全国的混乱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

试题详情

55. (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