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6219  346227  346233  346237  346243  346245  346249  346255  346257  346263  346269  346273  346275  346279  346285  346287  346293  346297  346299  346303  346305  346309  346311  346313  346314  346315  346317  346318  346319  346321  346323  346327  346329  346333  346335  346339  346345  346347  346353  346357  346359  346363  346369  346375  346377  346383  346387  346389  346395  346399  346405  346413  447348 

(2)图三所示人物的改革与前两人相比,有何不同点?结果怎样?

(3)通过上述三人的改革,你有何启示?

[解析] 第(1)问结合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和影响分析;第(2)问结合三人改革的内容分析;第(3)问结合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总结。

[答案] (1)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改革;都取得一定成效;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体制;结果都失败了。(2)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结果陷入困境,不得不把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3)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

课后巩固提高

1.(2010·广东潮州文综)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解析] 从题意中可以直接排除A、D两项,而B项不能说明掘墓人和守墓人。

[答案] C

试题详情

5.(2010·福建文综·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解析] 材料显示俄国已经出现走向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苏联解体前夕,因此,正确的答案为C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不可能出现俄国走向资本主义的讨论,普京执政时期俄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A、B、D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 C

试题详情

4.(2010·北京文综·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解析] 材料主张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但是又充分肯定了计划经济的合理性,说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A、B两项都是错误的,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问题,C项也是错误的。

[答案] D

试题详情

3.(2009·广东文科基础·3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比较各选项,选项A不正确,苏联改革最先从赫鲁晓夫开始;选项B错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经济领域的重工业方面进行;选项D不属于苏联改革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试题详情

2.(2009·广东理科基础·68)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解析] 斯大林模式的经济特点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A项表述错误;但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所有落后国家的最佳途径,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史实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故C项错误;计划经济在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据此判断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答案] B

试题详情

1.(2009·广东·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从历史新材料、新情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目中列宁所说的“‘强攻’办法……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指的是苏维埃俄国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据此判断正确选项为D项。

[答案] D

试题详情

4.(2010·江苏单科·11)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解析] 从图表信息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数量激增,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故本题选C项。抗战胜利后,中国没有获得日本的赔款,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生在抗战之前的30年代,故B项错误;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国民政府腐败和内战的结果,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C

试题详情

3.(2010·全国文综Ⅰ·14)表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上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解析] 此题考查对表格数据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关税在清政府年收入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加,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而田赋所占比例的下降,更是说明了商品经济发展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重要性。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试题详情

2.(2009·广东·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

A.4.6个      B.3个

C.2.5个            D.0.55个

[解析] 题目中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四个时期,分别是:1875-1895年产生时期;1896-1911年初步发展时期;1912-1913年进一步发展时期;1914-1918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上述时期与选项中的数字对应关系应为:1875-1895年是0.55;1896-1911年是2.5;1912-1913年是3;1914-1918年是4.6,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答案应为C项。

[答案] 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