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
2.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
22、答(1)调整与作用:A、19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它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B、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它调节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奠定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基础,避免了走上法西斯化的道路;C、“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它推动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
⑵调整与作用:A、1956年的“三大改造”使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模式;B、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C、1978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进行城乡全面改革,对外实现全面开放,国民经济实力极大增强
⑶相同点:都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在经济成分中都有国营经济存在。
不同点:美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中国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中国变革生产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美国则不全是政府干预。原因:两国的国情不同(或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同)
21、答:(1)材料一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但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辨证分析。
(2)在70-90年代的20多年间,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上贫富分化也日趋严重。 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3)在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机遇,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一方面建设具有本国特点的经济模式,开放市场,融入世界,以迎接挑战。
22、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中美两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家,其影响力的提高,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两国经济发展都是由于既有较好的外部条件,又对内部进行成功的调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美国在百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三次重大生产关系调整是哪三次?各有何作用?
②20世纪中晚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两次成功的调整是哪两次?各有何作用?
③中美两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中有何异同?造成这中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五单元测试答案
20、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对此,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空前增强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C、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 D、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往往是获利者
第Ⅱ卷
19、美国波音公司777型客机的生产主要表明了
A、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B、世界市场的扩大
C、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D、美国向发展中国家迁移污染重的企业
18、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随后该国进行改革并得到195亿的巨额贷款来自与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红十字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