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6996  347004  347010  347014  347020  347022  347026  347032  347034  347040  347046  347050  347052  347056  347062  347064  347070  347074  347076  347080  347082  347086  347088  347090  347091  347092  347094  347095  347096  347098  347100  347104  347106  347110  347112  347116  347122  347124  347130  347134  347136  347140  347146  347152  347154  347160  347164  347166  347172  347176  347182  347190  447348 

27.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试题详情

26.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厦门

试题详情

25.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主要是指                                 (   )

    A.对内实行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     B.世界贸易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题详情

24.“在这一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该模式(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试题详情

2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试题详情

22、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其建设任务而言,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是

  A、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B、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有机统一

  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       D、发展科教与独立外交的有机统一

试题详情

21.下表反映了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中国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4(%)
1957(%)
贫农、中农
91.4
2.7
  www.k@s@5@               高#考#资#源#网集体
8.6
97.3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试题详情

20.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C.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

试题详情

19.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试题详情

18.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

    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