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18、“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 )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1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原因不包括 ( )
A、日军在沦陷区的掠夺 B、美国商品的大量输入
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16、19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近代工业的人 ( )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官僚和手工工场主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15、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14、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 )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
13、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洋布物美价廉 B.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12、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 ( )
A、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11、下列发明由德国人完成的是 ①发电机 ②电话 ③三轮汽车 ④飞机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