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7123  347131  347137  347141  347147  347149  347153  347159  347161  347167  347173  347177  347179  347183  347189  347191  347197  347201  347203  347207  347209  347213  347215  347217  347218  347219  347221  347222  347223  347225  347227  347231  347233  347237  347239  347243  347249  347251  347257  347261  347263  347267  347273  347279  347281  347287  347291  347293  347299  347303  347309  347317  447348 

37.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 农业集体化运动

试题详情

36.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试题详情

35.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D.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试题详情

34.“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试题详情

33.关于中山装的发明,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发明与孙中山有关          B.综合了中式服装与西式服装的特点

C.其设计带有反专制的政治意义      D.体现了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决裂

试题详情

32.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 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 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 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 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试题详情

31.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 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B.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渗透和侵蚀

C. 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D. 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试题详情

30. 下图是l9世纪70年代初期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下列对该企业评价准确的有

①是清朝官员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②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的局面 

③对中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进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试题详情

29.《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 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 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C. 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 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试题详情

28.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弊端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       D.认为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