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该大臣主张开放对外贸易,但同时提出了一些限制条件,如产品不能输往日本(当时发生了倭寇入侵东南沿海事件),不能把硝黄、铜、铁(制造武器的主要原料)等物夹带出海等。这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答案] C
13.(2010·浙江文综·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解析] “卖”和“粜”体现了C项,“丝”和“谷”体现了D项。古诗的内容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被迫在二月卖新丝,五月卖新谷,是为了完成政府的赋税,与土地兼并没有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2.(2010·课标全国·27)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
宝钞23、银1、布1 |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
银52、稻谷1 |
上表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宝钞使用数量逐步减少并最终消失,说明其信誉越来越低,并最终被白银所取代,故A项的说明正确;从表格看,白银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但白银不是从开始就是主要货币,D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的大幅度衰退,B项错误;从表格看,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生活资料主要是布和稻谷,C项错误。
[答案] A
11.(2010·福建文综·1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材料反映了福建各地的特产在全国流通的情景,是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因此,B项正确。
[答案] B
10.(2010·重庆文综·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 文献“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镰者”表述的是灌钢法,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9.(2010·江苏单科·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水排主要用于鼓风冶铁。注意不要望文生义,认为水排是水运工具。
[答案] D
8.(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 “庄园”是大地主土地兼并的结果,说明均田制实行以后,仍然存在土地集中的现象,这是均田制最终遭到破坏的根源。
[答案] C
7.(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解析] 图1反映的是西汉时的二牛抬扛式耕作,图2反映的是唐代曲辕犁,从二牛抬扛式耕作到曲辕犁,反映了我国耕犁技术的成熟,故本题选B项。铁犁牛耕和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C两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单位亩产量提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09·天津·2)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解析] 本题通过提供图片资料考查分析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图中的“鱼鳞图册”是明代登记土地的文书,明代随着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日益普遍化,土地登记越来越细致严密,故图册成为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据此可判断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5.(2009·宁夏·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解析] 本题考查均田制的内容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奴隶社会井田制下的奴隶劳动方式;B项是土地兼并下田庄的生产模式;D项是屯田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在均田制下,政府把土地按户或人口分给农民使用,因此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
[答案] 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