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7164  347172  347178  347182  347188  347190  347194  347200  347202  347208  347214  347218  347220  347224  347230  347232  347238  347242  347244  347248  347250  347254  347256  347258  347259  347260  347262  347263  347264  347266  347268  347272  347274  347278  347280  347284  347290  347292  347298  347302  347304  347308  347314  347320  347322  347328  347332  347334  347340  347344  347350  347358  447348 

14.(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该大臣主张开放对外贸易,但同时提出了一些限制条件,如产品不能输往日本(当时发生了倭寇入侵东南沿海事件),不能把硝黄、铜、铁(制造武器的主要原料)等物夹带出海等。这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答案] C

试题详情

13.(2010·浙江文综·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解析] “卖”和“粜”体现了C项,“丝”和“谷”体现了D项。古诗的内容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被迫在二月卖新丝,五月卖新谷,是为了完成政府的赋税,与土地兼并没有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试题详情

12.(2010·课标全国·27)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上表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宝钞使用数量逐步减少并最终消失,说明其信誉越来越低,并最终被白银所取代,故A项的说明正确;从表格看,白银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但白银不是从开始就是主要货币,D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的大幅度衰退,B项错误;从表格看,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生活资料主要是布和稻谷,C项错误。

[答案] A

试题详情

11.(2010·福建文综·1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材料反映了福建各地的特产在全国流通的情景,是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因此,B项正确。

[答案] B

试题详情

10.(2010·重庆文综·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 文献“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镰者”表述的是灌钢法,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试题详情

9.(2010·江苏单科·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水排主要用于鼓风冶铁。注意不要望文生义,认为水排是水运工具。

[答案] D

试题详情

8.(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 “庄园”是大地主土地兼并的结果,说明均田制实行以后,仍然存在土地集中的现象,这是均田制最终遭到破坏的根源。

[答案] C

试题详情

7.(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解析] 图1反映的是西汉时的二牛抬扛式耕作,图2反映的是唐代曲辕犁,从二牛抬扛式耕作到曲辕犁,反映了我国耕犁技术的成熟,故本题选B项。铁犁牛耕和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C两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单位亩产量提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B

试题详情

6.(2009·天津·2)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解析] 本题通过提供图片资料考查分析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图中的“鱼鳞图册”是明代登记土地的文书,明代随着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日益普遍化,土地登记越来越细致严密,故图册成为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据此可判断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试题详情

5.(2009·宁夏·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解析] 本题考查均田制的内容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奴隶社会井田制下的奴隶劳动方式;B项是土地兼并下田庄的生产模式;D项是屯田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在均田制下,政府把土地按户或人口分给农民使用,因此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

[答案] 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