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7185  347193  347199  347203  347209  347211  347215  347221  347223  347229  347235  347239  347241  347245  347251  347253  347259  347263  347265  347269  347271  347275  347277  347279  347280  347281  347283  347284  347285  347287  347289  347293  347295  347299  347301  347305  347311  347313  347319  347323  347325  347329  347335  347341  347343  347349  347353  347355  347361  347365  347371  347379  447348 

2.(2010·苏北四市调研)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 )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6
6
4
3
4
3

5
5
5
4
3
3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 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 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经分析可以归纳为二战前苏联的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此题考查的是苏联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具体表现,④表格中无从体现。

[答案] A

试题详情

1.(2010·山东枣庄文综)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而在1925年,苏联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建设募集的粮食不断增加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前线战争募集到足够的粮食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都巩固了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析] 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核心是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不具有必然性。但在当时条件下,它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军起了巨大作用。1921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

[答案] C

试题详情

12.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都是苏联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政策或体制。

请回答:

(1)从两者实施的根本目的来看有何相同点。

(2)从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的角度分析两者有何本质不同。

(3)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地位有何不同。

[解析] 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经历了由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的转变,两者同属于苏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步骤,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却完全不同,需要认真思考把握。同时再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1)把苏俄(苏联)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2)新经济政策利用而斯大林模式排斥、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3)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找到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而斯大林模式虽然在战争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以后的苏东剧变证明其不是一条成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后巩固提高

试题详情

10.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是在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的形势下形成的②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④它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斯大林模式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②错误。

[答案] B

试题详情

9.下面说法不能体现斯大林模式特点的是( )

A.高度的经济政治集权模式

B.强调重工业始终处于战略优先发展的地位

C.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D.注意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答案] D

试题详情

8.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所不同,它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其主要目的是( )

A.使苏联经济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

B.追求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C.重工业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D.增强苏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 应联系当时的国际背景进行思考。

[答案] B

在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回答9-10题。

试题详情

7.1937年后,苏联的农村生产资料状况主要是( )

A.农民私有    B.集体所有

C.全民所有     D.社会所有

[答案] B

试题详情

6.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列宁认为( )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解析] A、D两项明显不对;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而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是一种超前行为;只有C项与新经济政策以及列宁的话相符。

[答案] C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回答7-8题。

试题详情

5.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要直接达到的目的是( )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工农联盟

D.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解析] 新经济政策将部分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并允许国外资本家投资开发国内矿山和油田,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经营,以便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恢复生产。

[答案] 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