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7534  347542  347548  347552  347558  347560  347564  347570  347572  347578  347584  347588  347590  347594  347600  347602  347608  347612  347614  347618  347620  347624  347626  347628  347629  347630  347632  347633  347634  347636  347638  347642  347644  347648  347650  347654  347660  347662  347668  347672  347674  347678  347684  347690  347692  347698  347702  347704  347710  347714  347720  347728  447348 

1、19世纪60年代,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声称:“从前中英为仇敌,今则我们与中国政府已有极友善

的关系。”试以鸦片战争前后20年来中英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加以评述。

试题详情

2、材料一、“毁灭性的战争,正在迅速地摧毁一个稳固政权的一切基础,也正在破坏商务的一切命

脉,大不列颠一国,或是在中国领海拥有舰队的三个列强联合起来,去制止这个毁灭性的战争,趁中国

皇帝还据有能缔结条约的地位时,向他取得这种干涉的报酬……无限制地进入沿海一切口岸,在北京建

立直接外交关系以及鸦片贸易合法化。”

                          引自《阿礼国上文翰机密报告》

   材料二、这次危机(指咸丰帝在承德病故)的解决转向有利于我们在华利益的方面,实受我们执行

的路线的影响。我们在过去的一个中,造成了一个倾心同外国友好的派别,共同有效地帮助这一派掌了

权,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成绩……在不妨碍物质利益时,我们准备以朋友之谊对中国的困难与损伤予以

考虑。

                              引自《卜鲁斯致罗素》

   材料三、皇帝的兄弟恭亲王现在北京,好象正在领导外交关系,外事表现很开明的看法,假如他肯

听卜鲁斯的话(他好象是听信的)……把他培养成一个人物,可以代表那毫无精力的皇帝代表……

                       引自《罗伯逊致敬阿斯登》

   回答:

   ①阿礼国所说的“毁灭性战争”是指什么?根据阿礼国的报告所述,你认为这场“毁灭性战争”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②阿礼国认为应如何制止这场“毁灭性的战争”?他的目的是什么?中国皇帝是否答应了他们的要

求?后来“三个列强”采取了什么行动?

   ③卜鲁斯所说的“危机”是怎么解决的?

   ④根据材料三说明卜鲁斯所说的“倾心同外国友好的派别”是哪些人?列强是怎样“共同有效的帮

助这一派掌了权的?

   问答题:

试题详情

1.材料一: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

为可师,而不知改变。从前法人滋事,该督彷徨无策,幸而不北来,得以无事。当其时该督谓无海军。

以致不能出海,于是创办海军,糜帑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之一。

          引自余联沅1894年8月26日《疆臣贻误大局历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二: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

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1894年9月19日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三: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够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

们不能够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有事做。他们答称:那些兵不能够打仗,中国军队

的目的不是作战,而只是威吓老百姓。我于是说:假若确信再战没有好处的话,应当议和。他们说:自

然他们希望议和,但是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他们怎能办到呢?我回答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

我们驻东京公使谭恩先生,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驻华公使论中日战争

   请回答:

   ① 从材料一中看出,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有哪些主要活动?作者在对日作战问题上态度如

何?他为什么指责李鸿章?其理由是否属实?

   ② 李鸿章为什么认为中国海军同日本相比“稍形见绌”?正确吗?为什么?李鸿章在对双方力量

对比后得出的结论上,表现出了一种什么作战倾向?

   ③ 材料三中,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④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试题详情

29、规定在长江流域开辟通商口岸的条约有

     ① 《南京条约》   ② 《天津条约》   ③ 《中法新约》    ④ 《马关条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28、近代先后打开中国东南、西南门户的国家是

     A  英国  法国           B  英国  日本

     C  法国  日本           D  英国  美国

试题详情

27、《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帝国主义国家作出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①  保护外国商品           ② 保护外国铁路公司

     ③  便于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④  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26、《辛丑条约》规定:“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

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规定表明

     A  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B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C  清政府改“招抚政策”为“镇压政策”

     D  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已成为镇压人民革命的搭当

试题详情

25、“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使美国获得的利益是

     A  取得国际政治的领导地位      B  取得宰割中国军事同盟盟主的地位

     C  与各列强分享即得利益       D  美国获得在中国特殊的权利

试题详情

24、以下关于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办厂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前者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排挤后者

     B  前者控制了中国的矿业和其他重工业,后者主要经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

     C  前者的发展堵塞了后者发展的道路

     D  后者对前者的依赖性逐渐加强,反抗性逐渐减弱

试题详情

23、以下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抢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法国最先抢得铁路修筑权      

     B  帝国主义争夺最激烈的铁路权是卢汉、东清、粤汉等

     C  帝国主义国家企图通过修筑铁路进一步掠夺中国

     D  英国在中国投资兴建的铁路最长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