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8106  348114  348120  348124  348130  348132  348136  348142  348144  348150  348156  348160  348162  348166  348172  348174  348180  348184  348186  348190  348192  348196  348198  348200  348201  348202  348204  348205  348206  348208  348210  348214  348216  348220  348222  348226  348232  348234  348240  348244  348246  348250  348256  348262  348264  348270  348274  348276  348282  348286  348292  348300  447348 

3.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4.推动了欧洲的近代社会的迈进

    A.1 2 4  B。2 3 4   C。1 2 3   D。1 2 3 4

试题详情

1.促进了欧洲文化事业的发展2.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试题详情

14.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包括:

试题详情

12、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   )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13//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试题详情

1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①举贤良对策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0、 “四川、江东、桃园、草木皆兵、36”,从这几个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它应该是指著作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封神榜》

试题详情

7、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8、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9、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辙哄然散去”的原因是

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    B、朝廷扬“雅部”抑“花部”

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  D、昆曲脱离了广大群众

试题详情

6、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试题详情

5.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  (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惘  D.知之为知之

试题详情

1、某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A、己所不予,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3、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