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5.“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观点属于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立宪派
24、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其社会根源在于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入
C.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依旧 D.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努力
23、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这反映了当时在中国传播思潮中的
A.马克思主义 B.改良主义 C.基尔特社会主义 D.无政府主义
22.《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21.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社会思潮得以发展到一场政治运动,关键因素在于(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得到光绪帝和一些官僚的积极支持 D.维新派及时提出了他们的施政纲领
20.“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④影响不同(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陈独秀、李大钊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络,破坏过去陈腐学说之囹圄”是指
A.猛烈批判封建主义史学观 B.挑战封建复古主义 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D.彻底变革封建文学
18.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7.(08海南历史,16)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16.“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A.缓和各种思想的矛盾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