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802  34810  34816  34820  34826  34828  34832  34838  34840  34846  34852  34856  34858  34862  34868  34870  34876  34880  34882  34886  34888  34892  34894  34896  34897  34898  34900  34901  34902  34904  34906  34910  34912  34916  34918  34922  34928  34930  34936  34940  34942  34946  34952  34958  34960  34966  34970  34972  34978  34982  34988  34996  447348 

5、用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第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在酒清灯的外焰上灼烧。透过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试题详情

4、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观察溶液中民生的现象。解释现象民生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试题详情

3、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溶液中发生的现象。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试题详情

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约0.5mL稀明矾溶液。

试题详情

1、取少量明矾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配制成稀溶液。

试题详情

7、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其中:大试管中的O2体积可抵消其原空气的体积;玻璃导管不应太长,应尽量短些;收集O2使用量筒等带有刻度的仪器;气体不必降至室温,否则会倒吸。如果在制取前即装配好制装置,会减小容器中空气占有量的误差。

第三册实验六答案:

试题详情

6、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呈强碱性的原溶是NaOH溶液。

取5支洁净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溶液,然后分别滴入几滴碘水,试管出现蓝色的,原溶液为淀粉溶液。

取四种剩余未检出的溶液,分别加入4支试管中,再各加入少量浓硝酸,试管中产生黄色的,原溶液为蛋白质。

再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余下未检出的溶液,加入新制取的Cu(OH)2沉淀并加热,试管中有红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为乙醛溶液。

再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最后两种未检出的溶液,分别加入少量FeCl3溶液,试管中有紫色出现的,原溶液为苯酚溶液,另一种为NaCl溶液。或是在最后两种未检出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为NaCl溶液,另一种则为苯酚溶液。

试题详情

2、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CO3固体,使它溶解。再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CO+H2O   HCO3+OH)。加热这种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升温后(OH)增大,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证明Na2CO3的水解是吸热反应。

试题详情

4、本实验就先除去硫酸根,然后再除去碳酸根。将混有少量硫酸钠和碳酸钠的氯化钠晶体溶解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待硫酸根离子沉淀完全后,再向浑浊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如果先过滤,再加碳酸钠,会增加一次过滤操作)。用pH试纸测试浑浊液,若pH在7以上,表示所加碳酸钠已足量,钡离子沉淀完全(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此时如果取少量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来检查都不是好方法)。将浑浊液过滤,加入适量盐酸,使溶液呈弱酸性,最好再把溶液加热近沸,以驱除溶液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将溶液蒸发,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第二册实验十三答案:

试题详情

5、方法一:可通过液体的密度大小以及粘稠度等物理性质来区分。

方法二:可分别加入铝片。

方法三:可分别加入铜片,加热。

方法四:在点滴板的孔穴中放入少量硫酸铜晶体(或火柴梗或纸片),再分别滴入两种酸。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