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4.下面四幅世界名画中,属于印象派画家作品的是
A.《草地上的午餐》 B.《播种者》 C.《拿破仑加冕式》 D.《枪杀马德里市民》
23.《巴黎圣母院》和《安娜·卡列尼娜》分别是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
A.其产生都是由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B.在揭露社会问题同时,都热衷于塑造正面和赞美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
C.都鼓吹暴力革命 D.都崇尚理性主义
22.“文革”期间,出现了“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失去了群众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戏剧艺术得到空前提高
21.下列关于“双百”方针说法正确的是
A.“双百”方针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方针,同时也是短暂性的方针
C.“百花齐放”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D.“百家争鸣”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20.顺应时代潮流,孙中山在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其核心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反对专制,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在中国第一次较为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8.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决定性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 D.“问题”与“主义”之争
17.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16、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 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5.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