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9313  349321  349327  349331  349337  349339  349343  349349  349351  349357  349363  349367  349369  349373  349379  349381  349387  349391  349393  349397  349399  349403  349405  349407  349408  349409  349411  349412  349413  349415  349417  349421  349423  349427  349429  349433  349439  349441  349447  349451  349453  349457  349463  349469  349471  349477  349481  349483  349489  349493  349499  349507  447348 

1.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成果、影响  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美、德、英、法、俄、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特征

试题详情

4、分析回答: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分别建立哪些教派?

试题详情

3、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试题详情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落后性表现在 (  )

①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②教会的腐化、堕落③利用宗教裁判所迫害宗教“异端”④宣扬信仰得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⒈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1)基督教的产生:公元      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      

(2)发展和分裂:①公元392年,成为      国教。

②教会实行     ,其中罗马教区享有崇高声誉,后来其主教获得“     ”称号。

③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西部的基督教称    

⒉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

(1)政治方面:①提出“     ”,声称王权来自教会。

②提出“     ”,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③11世纪末建立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     制度,12世纪初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    

④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拨离间等手段迫使        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⑤组织     东征,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思考:为什么叫做十字军,发动战争的原因有什么?)

(2)经济方面:①天主教会控制了大约     的欧洲土地,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      

②教会还向教徒征收“     ”。

(3)思想方面:天主教的思想基础是    高于    。信仰的内容是    

①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包括:一神说和创世说,              

②设     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一概加以排斥,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野蛮残暴的    

(思考:什么叫做“异端”?)

(4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⒊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

(1)政治上:随着     的增长和     的兴起,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

(2)经济上:教会的     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

(3)思想上:①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教受到     思想的冲击.

②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更猛烈的冲击天主教会的传统思想。

(归纳: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问题探究一]西欧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拥有特殊地位的原因?

[问题探究二]中世纪西欧与古代中国相比,神权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问题探究三]中世纪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

[分组讨论]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达标训练]:

1、有关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所处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B、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C、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试题详情

(三)问答题

8、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各个思想流派的冲击,至北宋时形成了一套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在此进程中,儒学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试结合相关内容归纳指出汉武帝时期的教育政策有何特点?到北宋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1) 特点:①主要官办教育获得发展,如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②与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相适应,如以神化皇权的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2)变化:①官办学校和私人书院都获得发展,尤其私人书院更为突出;②教学内容以强调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品行;③私人书院中学习方法比较灵活自由,风气活跃。(3)原因:①其变化是适应专制主义政治加强的需要,唐末五代以来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混乱,原来神化皇权理论不再适应形势变化,因而统治者注重加强伦理教育,以巩固统治。②唐朝以来经济文化教育都获得了发展,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为宋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示: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将儒家思想的演进过程与汉宋两代的教育政策结合起来。需熟知这两方面内容,并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加以分析。

9、汉代以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在冲击与吸纳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至北宋时形成理学,成为宋明时期的官方哲学。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Neo-Confucian-ism)。 试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与传统儒学相比,“新儒学”新在何处?

答案:宋明理学之为新儒学,其所以为新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

提示:回答该问题,除要掌握传统儒学与新儒学的不同之处外,还要运用哲学观点加以辩证地分析。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

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C

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2、两宋时期书院盛行,当时各位著名的理学家都曾在书院讲学。下列关于书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B.受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C.注重传统伦理道德的培养    D.评议时政、讽刺理学

3、下列不属于北宋五子的是A

A、李翱  B、周敦颐  C、张载  D、程颢

4、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A

A.韩愈    B.周敦颐    C.张载       D.朱熹

5、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于下列哪一范畴 A

A.认识论   B.行动理论   C.社会政治思想   D.传统伦理纲常

6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B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李翱

试题详情

(三)理学的发展--心学

1.心学的基本特征:

(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2.陆九渊--“发明本心”

  (1)陆九渊,号象山居士,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2)思想:

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不是用逻辑的思辨来论证这个命题,而是用自己的体验来予以印证。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这叫“先立乎其大者”。

②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3)影响: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3.王守仁--“致良知”

  (1)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人。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4.意义:

(1)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2)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思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相同点:

①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②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

①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②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基础自测训练]

试题详情

(二)理学的成熟

1.代表人物:朱熹

2.理论来源;二程+张载

3.主张和成就:

(1)理气关系论:①理先于气②理离不开气 ③万物皆有理,这就是太极(唯心论)

(2)理学的修养论:

①以本体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②区分教育的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

③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④仁者境界不仅是追求精神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4)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3.影响:

(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