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9548  349556  349562  349566  349572  349574  349578  349584  349586  349592  349598  349602  349604  349608  349614  349616  349622  349626  349628  349632  349634  349638  349640  349642  349643  349644  349646  349647  349648  349650  349652  349656  349658  349662  349664  349668  349674  349676  349682  349686  349688  349692  349698  349704  349706  349712  349716  349718  349724  349728  349734  349742  447348 

8、十九世纪60-90年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不包括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D. “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试题详情

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人哪个阶段?

A.物质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实业教育

试题详情

6、王羲之是中国古代书法大家,在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主要在下列哪些方面成就突出?

    ①楷书     ②隶书      ③草书       ④行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5、中国四大发明中,大大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试题详情

4、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试题详情

2、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当时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C. 由思想上的统一达到政治上的统一   D. 汉初各家学派仍很活跃 3、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     

  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⑤“天下为主,君为客”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试题详情

1、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轻徭薄赋    ④“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33.(17分)最近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2分)

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8分)

探究主题三  西学东渐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四种观点。

甲  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  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  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丁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回答:

(3)指出材料中甲、乙、丙、丁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4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3分)

试题详情

32.(17分)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 3世纪,在一些重要古典文化中心,如中国、印度、希腊,人类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人的理性精神也从而得到了发扬。

材料一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而不在于表面仪式。     马丁·路德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二  以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也有其鲜明的人文精神特性,“人文奥运”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本理念和灵魂。2007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60周年盛大祭典于山东曲阜举行。此次祭孔大典向北京奥祖委推荐了五句《论语》经典,希望能成为奥运会迎宾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2007年9月30日新闻网

 请回答

(1)列举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和希腊先哲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及其核心。(4分)

(3)此次祭孔大典向北京奥组委推荐的奥运会迎宾语,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2分)

(4)综上所述,扼要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认识。(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