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9986  349994  350000  350004  350010  350012  350016  350022  350024  350030  350036  350040  350042  350046  350052  350054  350060  350064  350066  350070  350072  350076  350078  350080  350081  350082  350084  350085  350086  350088  350090  350094  350096  350100  350102  350106  350112  350114  350120  350124  350126  350130  350136  350142  350144  350150  350154  350156  350162  350166  350172  350180  447348 

5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自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二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三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披野。

--《新唐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孝文帝提出迁都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4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2分)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3分)

试题详情

2.答卷Ⅱ时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卷纸上。

试题详情

50.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试题详情

49.   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号。是日,即皇帝位。上曰:“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材料中的“上”指的是 A.完颜阿骨打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耶律德光

试题详情

48.   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       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       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

试题详情

47.   据柯睿格(E. A. Kracke)对南宋两份进士题名录的研究,非官员家族的进士1148年占56.3%,1256年占57.9%。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B.南宋选拔官员不再关注家庭出身 C.宋代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儒学经义     D.门第出身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

试题详情

46.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秦国实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为秦国迅速崛起及完成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唐宋八大家中有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因其主持的一场变法改革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杰出的改革家”。上述两次变法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 A.维护还是废除现存社会制度       B.是否因挽救危机而变法 C.是否对特权阶层加以限制        D.是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试题详情

45.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试题详情

44.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