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0328  350336  350342  350346  350352  350354  350358  350364  350366  350372  350378  350382  350384  350388  350394  350396  350402  350406  350408  350412  350414  350418  350420  350422  350423  350424  350426  350427  350428  350430  350432  350436  350438  350442  350444  350448  350454  350456  350462  350466  350468  350472  350478  350484  350486  350492  350496  350498  350504  350508  350514  350522  447348 

3、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试题详情

2、有的学者将战国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儒、道、墨、法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试题详情

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33.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劝学篇》

材料二:“天下人民四万万,庶士亿万,情为百端,才智甚广,皇上仅寄耳目于数人,而数人者又畏懦保禄,不敢竭尽,甚且炀灶蔽贤,壅塞圣听,皇上虽欲通中外之故,达小民之厄,其道无由。名虽尊矣,实则独立于上,遂致有割地弃民之举,皇上亦何乐此独尊为哉?”

──《公车上书》

材料三:“……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塘,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①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些派别,他们对西方民主政治各是什么态度?(6分)

②材料二中对皇帝的态度和材料三有何不同,你认为这种不同有哪些原因?(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8分)

试题详情

30.在埃及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他(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这表明埃及人                     ( )

   A.完全否定了阿里改革的作用      B.客观评价了阿里改革的影响

  C.肯定了阿里的对外征战的作用     D.认为阿里破坏了埃及的封建统治秩序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试题详情

29.16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之所以被称为是一场强化王权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自上而下保留天主教会势力的的宗教改革  B.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C.规定《圣经》不是信仰的唯一标准     D.没收修道院的土地、房屋等财产

试题详情

28.王安石在教育改革中整顿太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的目的是

   A.确立个人崇拜   B.统一变革思想   C.抬高儒学地位   D.改革科举制度

试题详情

27.导致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庞大官僚机构的行政开支过大  ②庞大军事体系的军费开支增加  ③应付辽和西夏

威胁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