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0545  350553  350559  350563  350569  350571  350575  350581  350583  350589  350595  350599  350601  350605  350611  350613  350619  350623  350625  350629  350631  350635  350637  350639  350640  350641  350643  350644  350645  350647  350649  350653  350655  350659  350661  350665  350671  350673  350679  350683  350685  350689  350695  350701  350703  350709  350713  350715  350721  350725  350731  350739  447348 

18.下列能够证明“科学改变世界”这一历史结论的是

①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上层建筑、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②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③提高了科学文化和社会管理水平   ④促进了人类的精神文明进步

A.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7.李四光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是起于下列哪一科技文献

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C.《新华夏海的起源》         D.《地质力学概论》

试题详情

16.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试题详情

15.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1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恢复经济、缓和矛盾 

C.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逐步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

试题详情

13.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

  上.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            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

③“尊孔”有利于清朝统治          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2.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

  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

  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试题详情

11.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中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平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10.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试题详情

9.“贞观之初,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粟……自五六年以米,频岁丰稔,一匹绢得十余石粟。”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A.农产品、丝织品大量投放市场          B.丝织品质量提高,价格上涨

  C.农业发展,粮食价格便宜            D.唐政府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