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0619  350627  350633  350637  350643  350645  350649  350655  350657  350663  350669  350673  350675  350679  350685  350687  350693  350697  350699  350703  350705  350709  350711  350713  350714  350715  350717  350718  350719  350721  350723  350727  350729  350733  350735  350739  350745  350747  350753  350757  350759  350763  350769  350775  350777  350783  350787  350789  350795  350799  350805  350813  447348 

2.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

寻根谒祖。这种现象源自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试题详情

1.山东省素有齐鲁大地之称,这主要来源于

A.甲骨文记载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大汶口文化

试题详情

37.材料解析题

社会变革的方式除了疾风暴雨式的革命和战争以为,还有较为稳定平和的方式--改革。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同样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实行“初税亩”。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二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团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初税亩是春秋时期哪个方面的改革?它目的是什么?(4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吴起变法主要集中在哪个方面?他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和改革的性质(14分)

(4)根据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6分)

(5)根据材料二四,分析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一败一成的原因。(4分)

试题详情

22、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庭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基层组织 23、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征召人才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试题详情

21、秦朝时,军队调动需要通过

A、皇帝、丞相、太尉        B、太尉

C、皇帝、太尉           D、皇帝、太尉、御史大夫

试题详情

20.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了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A、废除井田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试题详情

19.秦朝能够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国家的统一 B.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C.法治的实施 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试题详情

18.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其主要标志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C.井田制在各国瓦解 D.各国进行了政治改革

试题详情

17.“战国七雄” 中的韩、赵、魏源出于:

A.齐国 B.宋国 C.晋国 D.越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