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0786  350794  350800  350804  350810  350812  350816  350822  350824  350830  350836  350840  350842  350846  350852  350854  350860  350864  350866  350870  350872  350876  350878  350880  350881  350882  350884  350885  350886  350888  350890  350894  350896  350900  350902  350906  350912  350914  350920  350924  350926  350930  350936  350942  350944  350950  350954  350956  350962  350966  350972  350980  447348 

8.《大明律》规定犯有谋反、谋大逆罪,不分主犯、从犯,一律判决“凌迟处死”,祖孙三代也要株连斩首。还增加“奸党”一条。这突出反映了明朝

A.空前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明初重视立法治国

C.严惩贪赃枉法行为            D.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量刑原则

试题详情

7.“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试题详情

6.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试题详情

5.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试题详情

4.秦始皇若生活在古代雅典,且参加每年举行的特别公民大会,其命运可能会

A.被选为至高无上的皇帝        B.当选为执政官

C.当选为元首             D.被判流放国外十年

试题详情

3.假设你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试题详情

2.《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试题详情

1.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①封邦建国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嫡长子继承制   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42、7分

(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亡。(2分)

(2)原因:主观上,维新派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政令无法真正实行。客观上,中国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3分)

出路: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