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998  35006  35012  35016  35022  35024  35028  35034  35036  35042  35048  35052  35054  35058  35064  35066  35072  35076  35078  35082  35084  35088  35090  35092  35093  35094  35096  35097  35098  35100  35102  35106  35108  35112  35114  35118  35124  35126  35132  35136  35138  35142  35148  35154  35156  35162  35166  35168  35174  35178  35184  35192  447348 

6.某固体A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时可生存固体B,气体C和气体D:2A(s)B(s) +C(g)+D(g),若测知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同温同压相同体积氢气的10倍,且当所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时,所得B的质量为30.4g,则A的摩尔质量为(   )

A.130.4g/mol     B.50.4g/mol     C.182.4g/mol     D.252.4g/mol

试题详情

5.市售“家用消毒液发生器”是以精盐和自来水为原料,通过时发生器内的电极板上产生大 量气泡(同时使产生的气体充分与电解液接触),所制得的混合液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且不 致对人体造成伤害。该发生器配制消毒液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均略)有(   )

①2NaCl+2H2O=2NaOH+H2↑+Cl2↑   ②Cl2+2NaOH=NaCl+NaClO+H2O

③H2+Cl2=2HCl           ④Cl2+H2O=HCl+HClO

⑤2HClO=2HCl+O2

A.①④⑤       B.①②       C.③④⑤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低温处

B.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

C.生产硝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氨气的利用率

D.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试题详情

3.大气或饮用水被污染时,可能引起人的牙齿骨骼变酥,引起这一污染的元素是(   )

A.碘         B.氟         C.氯         D.硫

试题详情

2.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3、②H2SO3、③Na HSO3、④Na2S中所含带电微粒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试题详情

1.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A和B的混合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气)+2B(气)2C(气)。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此时C气体的体积占40%,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

B.原混合气体为1.2V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了0.2V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了0.2V

2.根据+2e、Mn2++4H2OMnO-4+8H+5e,推测氧化1.5molMn2+的物质的量为()

A.1.5molB.3.75molC.3.25molD.3.125mol

3.1995年美国教授lagow报道,他制得了碳的第四种同素异形体--链式炔碳;…C≡C-C≡C-C≡C-…。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300500个碳原子,性质很活泼。据此判断链式炔碳的熔点,估计比石墨()

A.高B.低C.相等D.无法判断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0.012kgC-12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采用的近似值为6.02×1023

C.“摩尔”是物质粒子的数量单位,每摩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D.2mol氢分子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mol水

5.已知某元素的阴离子Rn-?,原子核里的中子数为A-x+n.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mgRn-中的电子总数为(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B.

C.     D.

6.某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r,最高价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r,若它的最高正价为X,则X与Nr、Mr的关系为(不考虑过氧化物)

A.X一定等于B.X一定等于

C.X可能是D.以上全错

7.已知磷酸分子:中的3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二氢钠(NaH2PO2)却不能再跟D2O发生氢交换。由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

8.食盐晶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这两种离子在空间的三个垂直方向都是等距离地交错排列。已知食盐的密度是2.2g/cm3,则食盐中相邻的钠离子核间的数值最接近于()

A.3.0×10-8cmB.3.5×10-8cm

C.4.0×10-8cmD.5.0×10-8cm

9.有可逆反应mA(s)+nB(g)pC(g)+Q(Q>0),在一定温度条件下,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n<pB.X点时反应的v>v

C.n>pD.X点比Y点的反应速率慢

10.人体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可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下面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H2CO3H++HCO-3。又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以导致碱中毒(pH过高)

B.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过低)

C.太浅的呼吸可以导致酸中毒(pH过低)

D.太浅的呼吸可以导致碱中毒(pH过高)

11.将一定量的Ag2SO4固体置于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Ag2SO4Ag2O+SO3(g),2SO3(g)2SO2(g)+O2(g)经10min反应到达平衡,此时[SO3]=0.4mol/L,[SO2]=0.1mol/L,那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3的分解率为20%

B.到达平衡时,=0.05mol/(L·min)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40g/L

D.上述A、B、C均不正确

12.现有3个体积相等的密闭容器,都进行下列反应:CO2+H2H2O(g)+CO,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起始浓度不同,其中甲:n(CO2)=n(H2)=amol;乙:n(CO2)=amol,n(H2)=2amol;丙:n(CO2)=n(H2)=n[H2O(g)]=amol.达到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丙>甲D.乙>甲>丙

13.同温下两种稀醋酸: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乙溶液[CH3COO-]=C,电离度为α′。下列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α<α′

B.乙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α′

C.甲溶液的pH等于乙溶液的pH

D.甲溶液的[H+]与乙溶液的[H+]之比为1/α′

14.t℃时,某一元弱酸溶液中,溶质的分子与溶质电离出来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则该一元酸在t℃时的电离度是()

A.B.

C.D.

15.在25℃时,在浓度为1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溶液中,测得其[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B.a>b>cC.a>c>bD.c>a>b

16.四种盐都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生成的,实验测得盐AX和BY的水溶液pH都等于7,AY的水溶液pH>7,BX水溶液pH<7,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盐AX和BY没有发生水解,盐AY和BX发生了水解

B.酸性HX>HY,碱性AOH>BOH

C.等物质的量的AY和BX的混合物溶于水,溶液呈中性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X溶液和HY溶液的pH值前者大于后者

17.含的酸性工业废水会造成铬污染,排放前先将还原成Cr3+,并转变为Cr(OH)3除去。工业上采用的方法是向废水中加入NaCl,以铁为电极进行电解,同时鼓入空气。结果溶液的pH值不断升高,溶液由酸性转为碱性。在以上处理过程中,溶液pH值升高的原因是()

A.电解时废水体积减小

B.鼓入空气使溶液中OH-浓度增大

C.电解时H+在阴极被还原

D.被还原为Cr3+时消耗了H+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1molNaOH和1L2mol/L的H3PO4溶液反应:H3PO4+OH-+H2O

B.碳酸钠溶液和稀醋酸反应:+2H+H2O+CO2

C.少量CO2气体通入过量的纯碱溶液中:CO2+H2O+2HCO-3

D.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Fe3++2NH3·H2OFe(OH)3↓+3NH+4

19.下列离子中既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在将溶液的pH调到0.3时又会出现浑浊的离子组是()

A.Al3+、K+、I-、SiOB.Fe2+、Fe3+、NH、NO

C.Na+、HS-、HCO-3、NO-3D.Ag(NH3)+2、OH-、K+、Cl-

20.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A.在[HCO]=0.1mol/L的溶液中:Al3+、Cl-、NO

B.在由水电离出的[H+]=10-12mol/L的溶液中:Fe2+、ClO-、Na+、SO

C.在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O、SO、Na+、Fe3+

D.在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SO、S2、Na+、K+

21.已知一定温度下的某弱电解质稀溶液,当加水稀释使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时,其电离度将增大到原溶液电离度的倍。现有pH=2的某一元弱酸溶液10mL,加水至1L后,溶液的pH是()

A.等于4B.在3-4之间C.等于3D.在2-3之间

22.对重水(D2O)(常温下D2O的离子积是1.6×10-15),可以用和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重氢离子的负对数pD(即-lg[D+])。下列关于pD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性重水的pD为7

B.在1L重水中溶解0.01molDCl,设溶液体积为1L,其pD为4

C.在重水中溶解0.01molNaOD,其pD为12

D.在100mL0.25mol/L的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0.2mol/L的NaOD重水溶液时,pD为1

23.将0.2mol/L的Ba(OH)2溶液跟0.15mol/L的K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OH-]>[K+]>[Ba2+]>[SO

B.[OH-]>[K+]>[Ba2+]=[SO

C.[K+]>[OH-]>[Ba2+]>[SO

D.[K+]>[OH-]>[SO]>[Ba2+

24.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A.Na+、NO、AlO-2、SOB.Na+、NO、SiO、K+

C.K+、Cl-、AlO、COD.K+、Cl-、HCO、Ca2+

25.将含0.75molNaOH和0.5molH3PO4两溶液混合,若反应后溶液仍是酸性,下列离子浓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Na+>HPO>H2PO>H+B.Na+>H2PO>HPO>H+

C.Na+>HPO>H+>H2POD.H2PO>Na+>HPO>H+

26.将1Lmol/L的纯碱溶液慢慢滴入1L1.25mol/L的盐酸中,或将1L1.25mol/L的盐酸慢慢滴入1L1mol/L的纯碱溶液中,这两种操作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1∶1B.5∶2C.2∶5D.2∶1

27.下列各组物质中,在常温下既能与NaOH反应,又能与H2SO4溶液反应,但都没有气体产生的一组是()

A.Al与Al2O3

B.NaHCO3

C.Al(OH)3与Ca(H2PO4)2

D.(NH4)2S与Fe(NO3)3

28.用足量CO还原14g铁的氧化物。将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沉淀25g,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FeO和Fe2O3的混合物B.Fe2O3和Fe3O4的混合物

C.FeO和Fe3O4混合物D.纯净的Fe3O4

29.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常压蒸馏B.减压蒸馏

C.加生石灰后常压蒸馏D.加压蒸馏

30.Cl2在70℃的NaOH水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比为4∶1,则溶液中NaCl和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9∶4B.5∶1C.11∶2D.1∶1

31.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K+、Na+、Mg2+、Ba2+、Al3+、Fe3+、SO、CO、NO、Cl-和I-。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呈强酸性;②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CCl4呈紫红色。③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④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⑤将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知,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组是()

A.I-、K+、Na+      B.CO、NH、SO

C.I-、Ba2+、NH+4     D.Ma2+、Fe3+、Ba2?

32.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去大量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物。氟里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化学式为O3),有关反应为:

O3O2+OCl+O3ClO+O2ClO+OCl+O2总反应:2O33O2

(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O3和O2是()

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氧的同素异形成    D.氧的同位素

33.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磷酸钠)。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磷?()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故不必除去

B.含磷污水是很好的磷肥,故不必除去

C.含磷的污水排到自然水中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故必须除去

D.磷对人无毒,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34.下图两个装置中,溶液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0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通过0.02mol电子,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的体积:①>②

B.电级上析出固体的质量:①>②

C.溶液的pH值变化:①减小;②增大

D.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②中负极2H++2e=H2

35.某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最高价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设该金属最高正价为X,则X与M、N的关系是(不考虑过氧化物)()

A.一定等于B.一定等于

C.X可能等于D.以上都不对

36.N2H4称为肼或联氨,N2H4和NH3的关系有如H2O2和H2O的关系。肼能发生下列反应;N2H4+H3O+N2H+H2O,N2H4+H2ON2H+OH-,N2H+H2ON2H+OH-,N2H+H2O

N2H4+H3O+。今有下列结论:①肼水解显酸性;②肼在水中电离出H+离子;③肼是二元弱碱;④肼是二元弱酸;⑤肼分了中孤对电子数比H2O2分子中的孤对电子数少;⑥肼分子的热稳定性比氨强。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⑥D.只有③⑤

37.反应2X(气)+Y(气)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正确的是()

A.T1<T2,P1<P2B.T1<T2,P1>P2

C.T1>T2,P1>P2D.T1>T2,P1<P2

38.在容积相同的两密闭容器A和B中,保持温度为150℃,同时向A容器中加入amolHI,向B容器中加入bmolHI(a>b),当反应2HIH2(g)+I2(g)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A>tB

B.平衡时[I2A=[I2B

C.平衡时I2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A容器大于B容器

D.HI的平衡分解率aA=aB

39.用0.01mol/LH2SO4,滴定0.01mol/L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1滴H2SO4;②少加了1滴H2SO4(设1滴为0.05mL)。则①和②中[H+]离子浓度之比的值是()

A.10B.50C.5×103D.104

4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SO3含有NA个SO3分子

B.60g二氧化硅中含有4NA个Si-O键

C.1.9gH3O+中含有1.1NA个质子

D.1mol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NaCl、NaClO3),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NA

试题详情

例1燃料电池是燃料(如H2、CO、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面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O2+2H2+4e=4OH-

B.负极反应为:CH4+10OH--8e=CO+7H2O

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值不变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解析]无论什么电池(包括可充电电池),在放电时都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燃料电池也不例外.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是甲烷失电子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生成CO:CH4+10OH--8e=CO+7H2O;正极反应是O2获得电子:O2+2H2O+4e=4OH-.由电极反应可知,当得失电子相等时,负极消耗的OH-多于正极生成的OH-,因而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下降,在放电过程中,负极消耗OH-,而正极产生OH-,所以OH-要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答案]B、D

[评注]此题给出的信息是燃料电池的构成--电极是燃料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电解质是强碱溶液,考生只需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对应地机械地迁移到燃料电池,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此题是一道典型的机械性信息迁移题.

例2在25℃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间满足的关系是。

[解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pH概念及运算等知识点,能力要求高。将具体问题抽象化,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解本题的关键是酸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解法Ⅰ把10体积强酸溶液加到1体积强碱溶液中,可看作先把强碱溶液稀释10倍后与等体积强酸溶液完全中和,此时强酸溶液的pH减少一个单位为:pH-1

因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故=14-(pH-1)即pH+pH=15

解法Ⅱ由题中条件可知:=10

即[OH-=10[H+

[H+·[H+=10-15?

二边取负对数得pH+pH=15

[答案]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和等于15。

例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解析]氧化还原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概念的掌握情况,包括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氧化性、还原性……等等。元素的单质可以由氧化或还原含该该元素的化合物而制得,这是正确的,如NaCl中的Na+离子就可被还原为Na,而Cl-离子可被氧化制得氯气,选项A正确。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越强这说法不一定正确,如CuSO4作为氧化剂,Cu2+2e=Cu,每个铜离子得2个电子,而氯气作为氧化剂,Cl2+2e=2Cl-,每个氯原子只得1个电子,实际上氯气的氧化性比Cu2+离子要强得多,选项B不正确。一般情况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阳离子常常是得到电子而被还原可以用作氧化剂;但是某些情况下阳离子也可以进一步失去电子,因此成为还原剂,例如硫酸亚铁中的Fe2+离子遇上较强氧化剂时,Fe2+-e=Fe3+,所以选项C不全面、不正确。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具有强氧化性,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例如Na3PO4中的磷是+5价的,但Na3PO4几乎没有氧化性,所以选项D也是正确的。[答案]A、D

例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

B.若AB-Q(Q>0),则可判断A比B稳定

C.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共价键

D.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和周围4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解析]阴、阳离子间不仅存在静电引力,还存在着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等,因此不能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离子键,而应将静电引力改为静电作用。对于多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可以有共价键存在,所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在石墨晶体中,同一层的每个碳原子与周围3个碳原子直接相邻形成共价键,而层与层之间是以范德华力相结合,所以A、C、D均是错误的。

物质的稳定性与其所含的能量高低有直接关系。由A转化为B,是吸收能量的反应,所以A物质具有的能量比B物质低,A比B稳定。

[答案]B

例5如图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4组电解质溶液如下表:


A
B
C 
D
甲槽
NaOH
AgNO3
H2SO4
NaCl
乙槽
CuSO4
CuCl2
AgNO3
AgNO3

要满足的条件是:

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槽电解液pH上升,而乙槽电解液pH下降;

②b、c两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则(1)应选用的电解液是组。

(2)甲槽的电解方程式为。

乙槽的电解方程式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原理和离子放电顺序等知识点,考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根据电解规律,电解后电解液的pH升高的有NaOH和NaCl,pH降低的有CuSO4和AgNO3,pH基本不变的有CuCl2,由条件①排除B、C.又因甲、乙池是串联的,故b为阳极,c为阴极,A、D组电解液的电极反应为:

A组B组

b极:4OH-4e=O2↑+2H2O2Cl--2e=Cl2

c极:2Cu2++4e=2Cu2Ag++2e=2Ag

由条件②排除A。

[答案](1)D

(2)甲池:2NaCl+2H2O2NaOH+H2↑+Cl2

乙池:4AgNO3+2H2O4Ag+4HNO3+O2

例6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每年损失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1)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⑤

(2)在英国进行的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面SO2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出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简述理由。

(3)传统的煤、石油作燃料,其主要缺点是什么?与传统的煤、石油燃料相比,哪种物质可作为新的能源?主要优点又是什么?

答案:(1)C。(2)不可取;因SO2的排放总量没有减少,所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的危害。(3)煤、石油是不易再生的化石燃料,其资源是有限的;其次,燃烧后产生的SO2、NO等严重污染大气,形成酸雨;燃烧后产生的CO2又导致地球表面气温升高(“温室效应”)。

H2;第一,H2可以用水作原料来制取,有广泛的来源;其次,H2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的汽油的三倍;第三,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的产物的水,不污染环境,还可循环利用。

试题详情

6.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包括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与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比较,PH值的计算及有关的电化学知识。

对基本概念要准确领会概念的实质,重视相似相近概念的类比和区分,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科学应用概念,培养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基础理论面广量大,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较强,对抽象思维要求的层次较高,这要求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并掌握理论知识的规律性,建构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积累解题经验,抓住各种题型的解题关键环节建立解题的思维模式,逐步提高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