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仔细观察右图(20世纪初的中国某一历史
教材),该教材所持的观点是: ( )
A.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经济发达
B.赞赏法国的议会民主制和社会公平
C.赞赏美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公平
D.赞赏德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发展
10.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人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 ( )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议会制度 D.社会契约
9.普鲁士一位出生于1850年的百岁老人,一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
①听说皇帝解散了议会 ②指挥德军剿杀义和团战士
③听说德国被分区占领 ④指挥普法战争,占领巴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法律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据此回答7-8题
7.“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马克思的这段话,你认为理解不准确的是( )
A.罗马法破坏了当地的封建统治秩序
B.肯定了罗马法的积极作用
C.罗马法为巩固统治提供法律依据
D.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8.当美国南部11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林肯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 ( )
A.《1787年宪法》:总统是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B.《1787年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C.宪法第13条修正案(1865年):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公民权
D.宪法第14条修正案(1868年):任何州都不得制定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据此回答9-11题。
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回答1-5题
1.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2.《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乃褒封……大禹之后于杞。……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 ( )
A.先代贵族、功臣、亲族 B.部落首领,周王子弟
C.商代贵族的敌人、功臣 D.周王的兄弟一辈
3.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勿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 ( )
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B.二千年惯性使然
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 D.古今上下皆安之
4.有关右图所示官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皇权专制下的民主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有利于减少政府的决策失误
D.进一步完善了唐朝的中央机构
5.明太祖和宋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在于 ( )
A.废除丞相
B.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C.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D.文化专制
34.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生,逆之者亡。这个世界潮流就是人类社会由专制主义制度向民主政治迈进的必然趋势。中外仁人志士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请就专制和民主两种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专制主义制度在古代中国得以长期存在的社会原因是什么?(2分)
(2)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制度进行了哪些政治实践(2分)
(3)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英、法、美、德四国各建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这些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的核心是什么?这种代议制政治模式的建立有什么作用?(6分)
长春外国语学校
33.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事件?(1分) 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该事件有何意义?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2分)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一、三,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2分)
32.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许多潜在的盟友”是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长州和萨摩两藩领主”
“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练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4分)
(3)指出明治时代的日本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3分)
31.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4分)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何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改革的认识。(4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