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6、(8分)
材料一 观察下面四幅图,请回答:
图1圣西门 图2《共产党宣言》 图3巴黎公社 图4攻占冬宫
(1)某学习小组拟对上述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1分)
材料二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
材料三
攻打冬宫 井冈山会师
(3)根据材料三的两图分析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2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叶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发展趋势,从其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25、政治漫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右图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欧盟经济一体化加快,但政治联系削弱
B.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进一步发展
C.欧盟在政治、经济上开始主导世界
D.国际格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24、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启蒙运动影响下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运动有:
①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法国的大革命 ③中国的辛亥革命 ④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2009年10月4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朝鲜,并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敬献了花圈。缅怀先烈,回忆历史,当年的朝鲜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抗美援朝巨额的军费开支,加重了中国经济的负担
②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使台湾问题直到今天还悬而未决
③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与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古语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古人还将饮食的“色、香、味、型”与治国相融合。新中国成立后有人研究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009年10月22日,第二届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开幕,主题是“西藏:发展的前景 合作的机遇”。 自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后,境外支持藏独很猖狂。面对这些,我们要以历史事实进行反驳
①从元朝设宣政院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的有效管理
②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了西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治理西藏
③积极培养藏族民族干部并对西藏进行人力物力的支持,促使西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家做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观众领略了“秦皇汉武”的风采。银幕艺术往往真实与虚构并存。下列电视剧情节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有学者在研究四大发明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中体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学而优则仕”影响了科学理论研究 B.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C.天文历法、医学不需要理论研究 D.封建自然经济的影响
18、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
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②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④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7、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共中央积极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下列事件中能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较早依据是
A.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
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C.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D.1877年左宗棠奏请在新疆设行省昭君出塞,密切汉匈关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