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1738  351746  351752  351756  351762  351764  351768  351774  351776  351782  351788  351792  351794  351798  351804  351806  351812  351816  351818  351822  351824  351828  351830  351832  351833  351834  351836  351837  351838  351840  351842  351846  351848  351852  351854  351858  351864  351866  351872  351876  351878  351882  351888  351894  351896  351902  351906  351908  351914  351918  351924  351932  447348 

11.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试题详情

10.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试题详情

9、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时说:“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个观点表述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被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观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民主共和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试题详情

8.近代浙江较早受到列强侵略,其中宁波、杭州等城市被迫开放,与之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

    A.《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和《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试题详情

7.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前言引论中说:“中唐以来之社会,……常易招致‘王室’与‘政府’之娇纵与专擅……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有①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②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历经六百多年后被废除③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④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6、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政权利受中央的节制;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利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5.“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试题详情

4.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于专制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A.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对地方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  

B.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但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C. 无数的大小官僚,作为中央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D. 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是一个是政体,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个是国家结构形式,体现君臣关系。

试题详情

3.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试题详情

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