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5、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 ( )
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董仲舒的改造、推荐
C.“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了皇权 D.“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4.战国时,有一位哲学家说:“天不因人怕冷就取消了冬季,地不因人厌恶遥远就缩小了面积。”这位哲学家属于(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在2l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
A.“尚贤” B.“制天命而用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法为本”
34、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
32、材料一 :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元 明前期 |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
清 |
|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