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1977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11.1957年与196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份 |
学校数目 |
招生人数 |
在校学生 |
1957年 |
229所 |
10.5万人 |
44万 |
1960年 |
1289所 |
32.5万人 |
96万 |
以上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实施教育大革命
C.“文革” D.高校扩招
10.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9.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发展遭遇了重大挫折和损失,主要表现
①大跃进 ②“教育革命” ③“百家争鸣” 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8.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7.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是在建国初“两弹一星”基石上建立起来的。“两弹一星”中对探月工程来说极为重要的是
①原子弹 ②导弹 ③氢弹 ④人造卫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6.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两弹一星” ②“神舟六号” 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 ④“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⑤克隆技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5.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评论是指
A.“神舟”五号顺利返航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Ⅰ号” 计算机成功研制
3.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
指
A.“东方红-1”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