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2554  352562  352568  352572  352578  352580  352584  352590  352592  352598  352604  352608  352610  352614  352620  352622  352628  352632  352634  352638  352640  352644  352646  352648  352649  352650  352652  352653  352654  352656  352658  352662  352664  352668  352670  352674  352680  352682  352688  352692  352694  352698  352704  352710  352712  352718  352722  352724  352730  352734  352740  352748  447348 

13、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案例共同表明了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    D、“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试题详情

12、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试题详情

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试题详情

10、美国石油开采量从1860年的50万桶上升到1910年的2亿桶以上,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①新能源的开发成为重要产业   ②重工业地位上升  

③内燃机广泛应用        ④成为最大石油输出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9、1912年,孙中山曾咨文参议院,以宋教仁所拟的《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作为立法依据,被参议院拒绝。理由是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参议院的做法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理论                      

A、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试题详情

8、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3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试题详情

7、“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试题详情

6、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控制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试题详情

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试题详情

4、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意见,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

B、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C、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D、这是真实的,因为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