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1、20世纪初,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评语中的“他”是指 ( )
A.泰戈尔 B.巴尔扎克 C.雪莱 D.狄更斯
20、有人曾如此描述某美术派别:它偏重向外,朝对象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其中的“它”指的是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9、2009年5月16日,电影《邓稼先》在江苏常州首映,该片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 )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到我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所针对的是: ( )
A.大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说明 B.中央关于抗战胜利后的政策
C.大会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阐述 D.中央关于重庆谈判的安排
17、“到1956年初……党内对知识分子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宗派主义,学术研究存在‘舆论一律’的严重制约,学习苏联经验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对此,毛泽东提出 ( )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C.文艺工作者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16、1912年9月袁世凯颁布《整饬伦常令》强调:“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唯愿全国人民恪守礼法,共济时难。”1914年9月袁世凯举行盛大祭孔典礼。康有为同时也宣称:“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对这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袁世凯企图通过尊孔达到顺利复辟帝制的目的
B.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完全一致
C.康有为意图借助孔子来宣传他的维新变法思想
D.袁世凯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坚决捍卫者
15、孙中山说:“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
A.是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
B.表明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
C.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基础
D.是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
14、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13、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的主张的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2、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特别强调“适才生存”这一说法,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
A.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促使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