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2650  352658  352664  352668  352674  352676  352680  352686  352688  352694  352700  352704  352706  352710  352716  352718  352724  352728  352730  352734  352736  352740  352742  352744  352745  352746  352748  352749  352750  352752  352754  352758  352760  352764  352766  352770  352776  352778  352784  352788  352790  352794  352800  352806  352808  352814  352818  352820  352826  352830  352836  352844  447348 

32.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其社会根源在于(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入

C.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依旧       D.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努力

试题详情

31.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畜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试题详情

30.日本人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试题详情

29.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卫人心大有裨益”。清廷此举的目的是(  )

A.宣传“中体西用”       B.为洋务运动张目

C.改良科举制度         D.抵制维新变法思想

试题详情

28.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  )

①魏源    ②康有为   ③孙中山     ④张謇    ⑤毛泽东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

试题详情

27.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试题详情

26.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试题详情

25.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局面的正确理解是(  )  

   ①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②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的斗争③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和社会进步  ④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4.1927年以前的无声电影时代被称为“默片时代”,这个时代电影的特点有(   )

   ①声音与画面脱节 ②剧情具有即兴性  ③多为喜剧④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⑤电影演员一般以简洁明快的故事情节和夸张生动的表演来取悦观众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

试题详情

23.下列哪一内容属于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   )

   A.天气预报            B.电视剧《汉武大帝》       

   C.《鉴宝》节目           D.中国达人秀选拔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