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通过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社会迅速向封建化发展,这主要体现在( )
①“北语断绝,皆习正音,典章国制一如南朝(这里的南朝指于北魏并存的南方政权)
②迁居洛阳的鲜卑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③鲜卑的贵族广置良田,成为中原地主
④解散原来部落,实行编户,督促农民纳税服役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
①整顿吏治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行汉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2、“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
11.对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 ②一些措施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 ③使郡县制度在中国各地普遍推行④一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10.商鞅变法采取“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这一措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① 使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② 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
③ 削弱了宗室贵族的旧势力 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
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③ 什伍连坐法;④ 焚烧诗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 )
A.连坐法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7.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6.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次变法实现了秦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这一观点最主要的依据是变法措施中的哪一条( )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5.《管子·乘马》“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对该材料的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现象与管仲改革赋税制度有关 B.该现象的发生根源是铁器牛耕的使用
C.该现象导致私田越来越多 D.该现象推动封建制度在齐国确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