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2856  352864  352870  352874  352880  352882  352886  352892  352894  352900  352906  352910  352912  352916  352922  352924  352930  352934  352936  352940  352942  352946  352948  352950  352951  352952  352954  352955  352956  352958  352960  352964  352966  352970  352972  352976  352982  352984  352990  352994  352996  353000  353006  353012  353014  353020  353024  353026  353032  353036  353042  353050  447348 

22.(2011·浙江慈溪中学高三期中考试)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B  荈(chuǎn,指采摘时间较晚的茶),A项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不具有史料价值的说法错误;C项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因此就确定茶起源于唐代,说法不成立;D项神话传说不能成为信史,此项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的是B项,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仍不能据此就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试题详情

21.(2011·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B本题较常见,材料大致反映说,当时人们的一个观念认为金银财宝,遇到火灾等灾害马上会失去,只有土地,不管怎样的灾害不会有意外。所以有钱的如士绅、富户,一般的手工业者、商人、官府胥吏有钱了以后,都会马上置地。反映了当时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也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重农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本题选B项,商品经济繁荣一说与材料不符,恰恰完全相反。

试题详情

20.(2011·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一)明朝成化年间有人说“松(松江)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这说明(   )

A.徽商聚集在松江一带

B.徽商控制了江南的丝织业

C.优质棉布是徽商经营的重要商品

D.徽商造就了“织造尚松江”这一局面

[解析]C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从材料信息中不能体现ABD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松江地区盛产棉布,是徽商重要的经营商品。

试题详情

19.(2011·盐城高三摸底考)今年6月19日瑞典公主大婚,皇室送给各国要人的尊贵国礼是来自中国唐山的陶瓷制品。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向瓷的过渡阶段

B.宋代民窑超过官窑,处于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

C.宋元以后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D.清朝前期瓷器只能通过广州销往国外

[解析]B  官营手工业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B的表述是错误的。

试题详情

18.(2011·沈阳二中高三二测)《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郭沫若释“美金”、“恶金”分别指青铜和铁器。与郭沫若得出这一结论相匹配的历史事实是战国时期(   )

A.青铜主要用作武器;铁器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B.青铜颜色亮丽;铁器颜色深暗

C.青铜高贵,宜作武器;铁器低贱,仅作农具

D.青铜质地坚硬不易酸化;铁器质地粗糙且易锈蚀

[解析]A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从材料可以看出青铜主要用于武器(剑戟);铁器已用于农业生产(试诸壤土)。

试题详情

17.(2011·湛江一中高三10月测)《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的大意是在小农经济条件下,耕织结合,平时不论织与不织,都得吃饭,这样一来,家庭手工业是不用核算成本的。所以,材料强调的是生产成本较的问题。

试题详情

16.(2011·北京海淀高三期中练习)《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B.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解析]A  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试题详情

15. (2011·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考)下列表述,与唐代的社会生活相符的是(   )

A.瓷器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      

B.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C.城郭、乡村人口稠密、贸易繁荣      

D.民俗画和木刻版画深受民众喜爱

[解析]A  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经济情况。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明代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至明清年间,民间木刻年画异军突起,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

试题详情

14.(2011·湖南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解析]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相关内容。从南京云锦的织造工艺“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可判断其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答案为B。

试题详情

13.(2011·辽宁沈阳四校高三期中考试)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  “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日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材料中“礁”做为冶铁燃料始于(   )

A.汉           B.唐           C.南宋        D.明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燃料发展历史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礁”即焦炭在南宋已经广泛使用在冶铁业上。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