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2888  352896  352902  352906  352912  352914  352918  352924  352926  352932  352938  352942  352944  352948  352954  352956  352962  352966  352968  352972  352974  352978  352980  352982  352983  352984  352986  352987  352988  352990  352992  352996  352998  353002  353004  353008  353014  353016  353022  353026  353028  353032  353038  353044  353046  353052  353056  353058  353064  353068  353074  353082  447348 

1.手工业发展概况

▲冶金业

(1)青铜时代:从_____时期到___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___时期技艺成熟,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2)冶铁业:①冶铁技术的进步:___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16世纪前领先世界);南北朝:灌钢法(古代最先进)。②燃料:煤(___开始,___普遍)→焦炭(南宋末年开始,___流行)。

▲纺织业

(1)丝织业:上古时代发明养蚕缫丝(世界最早)--西周后工艺发展--汉代由于_____远销欧洲,获“___”之称--唐:___技艺--明清:进入鼎盛时期,并首先出现______。

(2)棉纺织业:宋代:出现--元代:____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___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衣被天下”)--明代后期:_____成为普通民众的主要衣料。

▲陶瓷业

(1)制陶:新石器时代出现,唐代的_____享誉中外。

(2)制瓷(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晚期:成熟,__--南北朝:___--唐:制瓷业成为独立工业部门,形成_____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珍贵;瓷器成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___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宋: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五大名窑,___成为瓷都--元:进入___生产期,以青花、釉里红为代表--明:斗彩、五彩瓷--清:粉彩、珐琅彩

试题详情

3.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2)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生产模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5)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6)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少量用于交换。

(7)地域水平:各地区、各民族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

试题详情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代表:商周时期的井田制:①演变:商代出现,西周盛行,___后瓦解。②实质:______________。③瓦解原因:A.根本原因:___的发展,私田增多。B.战争使劳动力减少。C.各国税制改革,立法确立土地私有制,代表:秦国_____,“废井田,开阡陌”。④瓦解影响:______产生。

(3)封建社会:

①以封建土地___制为主:A.形式:君主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______占主导地位。B.土地兼并:a.概况:进入汉代后,成为地主_____的主要途径;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两极分化严重;到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b.危害: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c.统治者对策:常采取“____”、“____”的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____经济,以确保政府收入和社会稳定;典型:均田制。

②封建土地国有制:

A.三国:屯田制,军屯、民屯;保证军粮,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B.北魏至中唐:____。a.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其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b.实施前提:_____________。c.实施效果:保证国家赋税和徭役,稳定社会恢复经济;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4)土地经营方式:

①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至明清,一直占主导。

▲出现条件: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__________的进步:牛耕、铁农具逐渐普及。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及影响:a.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c.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d.局限: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抵抗灾害能力弱;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阻碍近代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②田庄式经营:以东汉、唐为典型。

租佃制经营:___产生,___仅次于自耕农,_____普及全国,占主导。▲租佃式经营普及的意义: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减弱,农民有选择雇主和支配产品的自主权,甚至与市场发生联系,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和商品经济的稳步发展。

试题详情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业的起源:①原始农业:从___经济向___经济发展而来。②地域特色:北方以___生产为主,南方以_____生产为代表,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③产业结构:以_______为主,以______为辅,有“五谷”、“六畜”之称,生肖纪年即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2)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①早期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____→石器锄耕。è生产模式:奴隶集体耕作,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②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_____。è生产模式:开始形成于_____时期,个体农耕,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3)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社会:石器、骨器--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极少,仍以石器、骨器为主--春秋:铁器牛耕出现--战国:铁器牛耕推广--西汉:犁壁、犁耕法、耧车--三国:翻车(人力灌溉工具)--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筒车(水力灌溉工具)。②水利设施的完善: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汉代:漕渠、白渠、西域特色工程坎儿井、治理黄河。

(4)经济重心南移:①过程:魏晋时开发江南;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江浙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完成南移。②南移的原因: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与技术,南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

试题详情

6.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巩固练习]《步步高》第21讲“定时检测”

试题详情

5.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吴淞铁路(1876年)是中国第一条办理营业的铁路,但这条铁路是英国用欺骗手段非法修建的,通车后16个月就拆除了。

试题详情

4.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试题详情

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试题详情

2.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试题详情

1.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变迁中,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有中山装、“断发”、不缠足运动等,都是进步的表现,相反,则是守旧的表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