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自古经世济民者,欲求富国之道,当为“开源节流”之政,下列王安石变法措施中起到“开源”之效的是
①市易法 ②方田均税法
③青黄不接、春耕无种培苗者,许从官府借贷 ④宫室消费,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0.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是
A.军事 B.理财
C.改革科举 D.整顿吏治
9.云冈石窟,其雕刻佛面方圆,两肩齐平,深目高鼻,衣纹厚重突起,线条简明,是典型的胡人形象,后一幅是龙门石窟,无论佛像造型,还是龛饰壁雕,都具有汉文化的特征,出现上述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
8.北魏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这里的“调”指的是
A.田租 B.户税
C.兵役 D.徭役
7.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
①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 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 ④北方胡汉各族民众支持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商君书·十九》载秦军作战:“五人为伍,一人逃而斩其四人;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首,斩;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皆赐爵一级”,请问对此条法令解读最好的是
A.严明赏罚,令秦军勇往直前 B.滥施刑杀,不利于稳定军心
C.军功授爵,打破公室贵族权力垄断 D.行伍连坐,有利于军士相互监督
5.《商君书·第三》载:“主好辩,不求其实。说者得意,则民舍农从事于谈说,此贫国弱兵之教也”。此话论述的根本目的是
A.重农抑商 B.力行耕战
C.思想统一 D.控制文化
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新社会制度的确立产生决定影响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军功授爵
C.废分封,行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梭伦晚年游历归来,回顾自己改革的所作所为,语重心长的对雅典人讲到:“一个民族的强大,必须首先在混沌不清的人群中区分出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敌人;哪些是征服者,哪些是被征服者”。那么梭伦口中这两类人分别指的是
A.贵族、平民 B.平原派、山地派
C.公民、奴隶 D.雅典人、异邦人
2.希罗多德一家住在哈利卡纳苏,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法律,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产和奴隶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