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3222  353230  353236  353240  353246  353248  353252  353258  353260  353266  353272  353276  353278  353282  353288  353290  353296  353300  353302  353306  353308  353312  353314  353316  353317  353318  353320  353321  353322  353324  353326  353330  353332  353336  353338  353342  353348  353350  353356  353360  353362  353366  353372  353378  353380  353386  353390  353392  353398  353402  353408  353416  447348 

21.材料1:

材料2:(孝文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澄曰:“伊路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1)据材料1,指出孝文帝迁都的路线。(2分)  

(2)材料2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成立?当时迁都还有哪些客观原因?   (10分)

(3)迁都建议遇到了怎样的阻力?对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对策?(4分)

(4)迁都有何意义?(8分)

试题详情

20.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 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19.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试题详情

1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问的融合

试题详情

17.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游牧民族农业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试题详情

16.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中,正确的是(   )

A.整地碎土工具进一步发展  B.因战乱,对外贸易萎缩

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

试题详情

1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下列制度,使北魏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的是(   )

A.推行均田制           B.制定官吏俸禄制

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

试题详情

1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所实行均田制的性质是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小农个体土地所有制   D.少数民族土地所有制

试题详情

13.右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试题详情

12.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出当时(   )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新统治集团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民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