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矛盾纷繁复杂。当时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是 ( )
A.英德矛盾 B.俄德矛盾
C.法德矛盾 D.意德矛盾
23.(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3)改革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2.(1)特点:自由主义工业化。(或自由放任)
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
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
(2)原因:苏联工业化成功经验的借鉴;该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
中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启示:任何经济模式都必须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
21.(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措施: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经济发展模式:自由放任。表现:自由放任经济引发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3)历史事件:罗斯福新政。本质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重大意义: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特点:苏俄通过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美国是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15.A 16.A 17.C 18.B 19.C 20.A
20.苏联笑话: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乘坐火车出门。开着开着,火车突然停了。斯大林把头伸出车窗外,怒吼道:“枪毙火车司机!”可是车还是没有动。接着赫鲁晓夫说:“给火车司机恢复名誉!”车仍然没有动。勃列日涅夫说:“同志们,不如拉上窗帘,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①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②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在于突破了原有斯大林体制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三位领导人的政策导致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苏联)农场牲畜遭到可怕的抢先屠宰--‘马的数目从1928年的3 350万匹减少到1935年的1 660万匹;牛的数目从7 050万头减少到3 840万头’--这反过来又造成肉类和谷物产量的急剧下降。”材料表明苏联正在 (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倡导“玉米运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