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唐代两税法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 ( )
A.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
B.税收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
C.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7.中国古代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或赋税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解决 ( )
①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④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 )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统治者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5.中国古代史上的赋税政策中,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又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方田均税法
4.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③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据《三国志》记载,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材料反映了当时河西走廊的社会经济特征是 ( )
A.经济得到发展,与内地经济交往频繁
B.魏政权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C.已经逐渐趋向农耕,土地兼并严重
D.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作方式与中原无异
2.两税法、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开始实施时,政府财政收入都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 )
A.新法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
B.地主官僚必须按田亩和资产纳税
C.商人和手工业者必须纳税
D.由原来的征收实物改为征收银两
1.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23.(1)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促进了契丹社会的发展,壮大了契丹的实力。
(2)相同:任用汉人,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了先进文化。趋势: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民族融合加快。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3)观点:金朝汉化太深导致金的灭亡。不完全正确。理由:金实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金盲目仿效汉族士大夫官场中的不良习气,也助长了金统治阶级的腐败,造成了金的灭亡。
22.(1)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
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表现: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强化思想控制;经济上,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特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
间断。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