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3552  353560  353566  353570  353576  353578  353582  353588  353590  353596  353602  353606  353608  353612  353618  353620  353626  353630  353632  353636  353638  353642  353644  353646  353647  353648  353650  353651  353652  353654  353656  353660  353662  353666  353668  353672  353678  353680  353686  353690  353692  353696  353702  353708  353710  353716  353720  353722  353728  353732  353738  353746  447348 

8.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形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和官员的数量

B.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

C.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D.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能力。冗官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冗兵、冗官又造成冗费问题,故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精兵简政。答案为D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7.宋太祖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他的这种认识导致了北宋出现的军事特色是 …()

A.守内虚外           B.内外兼顾

C.守外虚内           D.内外皆虚

解析此题属材料选择题。由材料可知,宋太祖认为外忧--边事不足患,内患最可怕。结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北宋的军事特色是重内轻外,即守内虚外。故选A项。

答案A

试题详情

6.宋朝为消灭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采取的措施是()

A.设三司使

B.设转运使

C.设通判监督知州

D.中央派文官担任司法人员

解析要求熟知所列官职的职能及作用。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转运使则将地方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外,其余全部运送中央,集中地方财权,消灭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D两项则集中了地方的行政权、司法权。故选B项。

答案B

试题详情

5.在下列北宋各级官员中,负责管理财政的是…()

①参知政事 ②枢密使 ③知州 ④三司使 ⑤通判 ⑥转运使

A.④⑤⑥            B.①④

C.④⑥             D.①③④⑤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地方上负责管理财政的是转运使,中央是三司使。故选C项。

答案C

试题详情

4.出于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类似的目的,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设三司使、枢密使、参知政事

B.设转运使

C.让文官做知州,并由通判监督

D. “杯酒释兵权”

解析此题考查比较和分析能力。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君权,A项就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B、C两项是为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项是为了集中军权。故选A项。

答案A

试题详情

3.在宋初统治者集中军权的措施中,目的是“强干弱枝”的是()

A.解除禁军统兵将领的兵权

B.把各地方军的精壮士兵选入禁军

C.禁军半数拱卫京师,半数驻守各地

D.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强干弱枝”中的“干”指中央,“枝”指地方,由此判断答案应为B项。若目的是“内外相制”,则答案为C项。

答案B

试题详情

2.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渴望收复幽云地区       B.重武轻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由题干看,“状元登第”要比战场上荣获战功更荣耀。结合北宋统治者防止武人专权的措施判断,答案应为D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1.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彻底结束于()

A.周世宗在位时         B.宋太祖在位时

C.宋太宗在位时         D.宋真宗在位时

解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彻底结束于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

答案C

试题详情

20.下列内容与道家学派有直接关系的是()

A.《诗经》            B.《离骚》

C.《秋水》            D.《五蠹》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灵活运用。《秋水》是庄子的作品,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