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下列英军在鸦片战争中行动的顺序为:
①封锁广东珠江口 ②驶抵天津白河口 ③侵占广东香港岛 ④抵达南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3、据清朝大臣黄爵滋上道光帝的奏折,白银与铜钱的兑数是下表:
年份 |
一两白银兑换铜钱数 |
1823年-1824年 |
1249 |
1828年-1829年 |
1337 |
1833年-1834年 |
1365 |
1838年-1839年 |
1638 |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 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C 外国资本与商品大量输入中国 D 国库空虚,入不敷出
2、下列哪些情况是由中国自然经济的存在导致的
①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②英国商人的鸦片走私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④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一度滞销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1、在欧美列强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主要因为
A.英国急于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中国禁烟对英商损失最大
C.英国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
为了解决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范仲淹和王安石先后实行变法,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据此回答15~20题。
15.右图人物主持改革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
解析题干名句是范仲淹所说,其改革的核心是整顿吏治。
答案D
16.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措施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解析青苗法的内容是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并收取20%的利息。
答案A
1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和商品交流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保甲法
解析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出卖。
答案C
18.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可以增加政府收入的有()
①青苗法 ②方田均税法 ③市易法 ④保甲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可用排除法。保甲法的作用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还可减少军费开支,而减少军费开支不等于增加政府收入。
答案C
19.对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加以变更的是()
A.青苗法 B.市易法
C.保甲法 D.将兵法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比较能力。北宋初年实行更戍法,从而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防止武人专权的目的,而将兵法则易于形成将与兵之间的隶属关系,故是对更戍法的变革。
答案D
20.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政令不通,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
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解析题干要求回答“最主要原因”,注意审题即可。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14.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为22万人,到真宗时为91?2万人,这说明()
A.军人地位上升 B.边患日趋严重
C.立国政策改变 D.藩镇拥兵自重
解析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始终没变,因而军人地位没有上升,立国政策也未变,并且北宋不存在藩镇拥兵自重问题。故兵额增多的原因在于边患日趋严重,当时辽、西夏、金先后威胁北宋政权,B项最准确。
答案B
13.北宋统治者为缓和农民的反抗斗争而采取的特殊措施是()
A.抑制兼并B.募兵、养兵
C.减轻徭役D.整顿吏治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统治者用募兵、养兵的方法缓和农民的反抗。
答案B
12.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历史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农民起义经常爆发
C.辽和金威胁北宋安全
D.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此时,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答案C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可谓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据此回答9~11题。
9.北宋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严格考试程序 B.增加考试科目
C.殿试成为定制 D.录取名额增加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增加考试科目的是唐太宗。
答案B
10.北宋的科举制有所发展创新,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是()
A.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
B.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C.实行糊名法
D.殿试成为定制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是指其积极影响,糊名法有利于防止考官舞弊,体现了公平、公正,对今天密封试卷有借鉴意义。故选C项。
答案C
11.下列不属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制内容的是 ……()
A.废除明经科 B.不考诗赋
C.实行糊名法 D.设明法科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糊名法是北宋开始实行的,但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