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6.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得到了迅速传播,丰富了我国的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佛教于 (时间)传入我国。魏晋以后,伴随佛教广泛传播,形成了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有 和 。(3分)
(2)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6分)
(3)佛教盛行也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反佛灭佛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人名)著的《 》,给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2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曾制订了一些别具民族特色的制度,在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21-26题。
22.契丹建国后,曾采取“一国两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主要是因为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D.出现了民族大融合
23.下列有关辽的南面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中央政府机构中设置的官员 B.由契丹人担任
C.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D.权力比北面官大
24.下列有关猛安谋克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是契丹族的氏族部落组织 B.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
C.是基本的社会组织 D.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25.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筒车 B.翻车 C. 曲辕犁 D .水排
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据此回答18-20题。
19.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牛耕的运用
③水利灌溉的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A.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C.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我国古代的漕运,就是指中央政府在地方征收租赋后,由水道运往京城,或供宫中消费,或充军储,或作仓储。据此回答16-18题。
16.大规模漕运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水运比陆运发达 B.封建统治者挥霍无度
C.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偏离 D.西粮东运,可顺长江、黄河而下
17.隋朝大运河的河道,地理位置最靠北的一段是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18.隋朝和元朝注意发展大运河交通,国内交通空前发达,共同的目的是
A.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业繁荣 B.有效统治疆域空前广大的国土
C.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D.促进民族融合和经济交往
中国古代科技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据此回答13-15题。
13.下列科技著作与称谓相符的是
A.《大衍历》--中国历史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B.《皇帝内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D.《水经注》--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五个世纪
14.北宋的科技成就包括
A.造纸术开始西传 B.发明了印刷术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15.元朝的郭守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不包括
A.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 B.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C.主持编写《授时历》 D.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之一,据此回答9-12题。
9.西汉初年威胁其统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A.吐蕃 B.契丹 C.突厥 D.匈奴
10.“再续旧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为此大和矣”。图右的石碑是为了纪念唐蕃 之间哪件史实
A.文成公主入吐蕃 B.长庆会盟 C.金成公主入吐蕃 D.唐册封新赞普
11.宋辽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 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后
A.宋辽间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B.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C.结束了藩镇割据的状态 D.结束了这一时期各民族间对抗局面
12.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最具备这一特点的是
A.蒙古(元)统一中国的战争 B.金进攻南宋的战争
C.辽进攻北宋的战争 D.金灭辽、灭北宋的战争
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从世袭到选举的变化。据此回答6-8题。
6.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
A.皇帝征召 B.乡举里选 C.公府与州郡辟除 D. 举孝廉
7.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 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 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北宋科举制与前代相比不同之处是
A.首创武举和自荐求官制度 B.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C.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宰相直接控制 D.命题仅取于“四书”、“五经”
5.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话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学思结合
改革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改革家,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后人记取。据此回答1-4题。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是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3.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违背历史潮流 B.用人不当 C.皇帝不支持 D.大地主大官僚反对
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