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3582  353590  353596  353600  353606  353608  353612  353618  353620  353626  353632  353636  353638  353642  353648  353650  353656  353660  353662  353666  353668  353672  353674  353676  353677  353678  353680  353681  353682  353684  353686  353690  353692  353696  353698  353702  353708  353710  353716  353720  353722  353726  353732  353738  353740  353746  353750  353752  353758  353762  353768  353776  447348 

△.中国近代前期开始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历程。回答22-24题。

22.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初次实践了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洋务运动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3.   1895-1898年间,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与此直接相关的政府行为是:                    ( ) A.洋务派举办近代工业  B.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 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D.清末“新政”鼓励兴办实业

24.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其关键措施是:                     ( ) A.没收官僚资本   B.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完成三大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

试题详情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是率先进行抗争与探索的阶级之一,它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回答18-21题:

18.   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评价比较恰当的是:        ( ) A.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B.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开始的标志 C.近代中国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高潮 D.暴露农民阶级局限性最典型的一个事例

19.   19世纪50年代,中国农民阶级掀起了革命斗争。此时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与各地农民起义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     ( ) A.形成全国的规模和影响 B.提出了全新的革命理论 C.有严密的组织和较明确的纲领 D.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0.   1898年原义和拳首领赵三多领导的武装起义打出“扶清灭洋”口号,这一口号反映了:                  ( ) A.人民群众革命组织性加强 B.义和拳运动有新的革命阶级领导 C.民族矛盾的地位日益下降 D.人民群众政治觉悟和认识有了提高

21.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采用非暴力斗争的形式 B.有先进阶级的组织和领导 C.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目标 D.农民运动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试题详情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据此回答14-17题。

14.   在图中曲线C代表的是:( ) 何种经济形式  A.洋务经济 B.中国封建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5.   促使图中曲线D所代表的经济产生的因素是:     ( ) 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②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16.   近代后期制约D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B.封建主义的阻碍 C.长期内战的严重破坏  D.官僚资本对经济的垄断

17.   图中曲线A所代表的经济形式结束,产生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土改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B.标志着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为创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奠定的基础 D.基本上消灭了地主阶级和富农经济

试题详情

△.举世公认的20世纪的中国三位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据此回答9-13题:

9. 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主要借鉴了下列哪国的政治体制 :   (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10.   在当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精神”,其核心是:  ( ) A.反帝反封   B.“实业救国”    C.振兴中华   D.民主和科学

11.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他首先高度关注的是 :                      ( ) A.领导权问题 B.武装斗争问题    C.工人问题    D.农民问题

12.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 )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B.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C.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D.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13.   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继毛泽东思想后的又一次新发展,主要是因为它 :               ( ) A.是通过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确立起来的 B.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全部精神内涵 C.科学地回答了在当代中国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D.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人民解放思想

试题详情

△.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些重大的事件对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回答1-8题。

1.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 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     B. 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C. 第一次被西方国家侵略     D.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2. 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 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 先进知识分子发挥了领导作用 C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D 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组成部分

4. 中共在实践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转折点是:        (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文家市决策 D.三湾改编

5.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是指:           ( ) A. 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B.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C.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 1949年,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最大贡献是:        ( ) A.解决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B.解决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C.制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D.统一全党的思想防止腐败

7.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是:                         ( ) ①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全球争霸中美国的战略需要

试题详情

44、假如有一西方的汉学爱好者组团到达西安队秦汉文化进行考察,请你帮助解决如下问题:

(1)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解说词,介绍秦汉文化的特点。

(2)他们想沿丝绸之路到达意大利,重温丝绸之路当时的繁盛,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理想的路线图。

试题详情

43、用史实简要说明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发展的共同之处,并指出在这二三百年间中华文明发展的突出特点。

试题详情

42、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也有人认为长城在秦汉帝国向西开拓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

试题详情

41、吴师道《昭君出塞图》中题曰:“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出宁胡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王峻《题明妃出塞图》云:“塞上香风暗度时,琵琶声急马蹄迟,美人一曲安天下,愧煞貔貅百万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什么政策?其历史原因是什么?汉初实行这一政策有何积极意义?请你对上面两手诗的观点作一简要评述。

试题详情

40、南北朝时期,民歌大为盛行。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代表作有

A、《采桑度》      B、《敕勒歌》      C、《木兰辞》       D、《蒿里行》

把选择题答案写在下列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