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3603  353611  353617  353621  353627  353629  353633  353639  353641  353647  353653  353657  353659  353663  353669  353671  353677  353681  353683  353687  353689  353693  353695  353697  353698  353699  353701  353702  353703  353705  353707  353711  353713  353717  353719  353723  353729  353731  353737  353741  353743  353747  353753  353759  353761  353767  353771  353773  353779  353783  353789  353797  447348 

16.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是 …()

A.正确的

B.根本错误的

C.片面的

D.表面的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走向衰落,封建社会逐步确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著书立说,都符合当时形势的需要。

答案A

试题详情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逐渐实现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最典型的是秦国。据此回答11~15题。

11.最能揭示“废井田,开阡陌”本质的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破坏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基础、奠定封建经济基础的最有效措施。

答案D

12.据《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果()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③实行连坐之法 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能力。由于②,故“民勇于公战”;由于③,故民“怯于私斗”。

答案C

13.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为田开阡陌封疆”

C. “连什伍,设告坐之过”

D.“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解析经济决定政治,社会转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答案B

1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

①奖励军功 ②奖励耕织 ③重农抑商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实行法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解析此题的关键词是“当时”。战国时期,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实现富国强兵,都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而①②③④都有利于上述情况的出现,故选C项。

答案C

15.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解析此题属于材料选择题,由荀子的所见可知,“非幸也,数也”的意思为不是幸运的、偶然的,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答案C

试题详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既有大国争雄的一面,也有封建地主反对奴隶主统治的一面。据此回答8~10题。

8.下图中属于齐国都城的是()

解析这是一道历史地图题,不仅要熟知历史事实,还要与地理空间知识相结合,这样历史才丰满、鲜活。

答案A

9.马陵道遗址反映的是哪两国的交战遗址()

A.齐国与晋国

B.晋国与楚国

C.齐国与魏国

D.秦国与赵国

答案C

10.下列关于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不符合史实的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C.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D.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解析对春秋争霸要全面分析,D项是其消极影响,A、B两项是客观积极作用,而B项与C项矛盾。故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C

试题详情

7.下列最能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铁器和牛耕用于农业生产

B.诸侯争霸

C.公田转化为私田

D.周王室衰微

解析此题实际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表现为公田转化为私田,奴隶制生产关系开始瓦解。而A项是促使C项出现的原因,不能作为表现。故选C项。

答案C

试题详情

6.战国时期,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①诸侯割据混乱 ②封建城市的兴起 ③商鞅变法中的农本政策 ④度量衡混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充足的商品、统一的市场,也需要有统一的度量衡,故①③④都对,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应排除。

答案B

试题详情

5.先秦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磨制石器的使用

B.弓箭的发明

C.铁农具的使用

D.牛耕的运用

解析此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关键词是“农用动力”。

答案D

试题详情

4.周文王曾告诫儿子:“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反映了()

A.统治者已认识到“仁政”的重要性

B.周人对环保的重要性有了初步认识

C.统治者认识到因事制宜

D.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进步

解析此题是创新综合题。周文王对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告诫其子要尊重自然规律。

答案B

试题详情

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典型的制度,是它存在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引文均出自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解析井田制是一种经济制度,其本质是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际上也就是国王所有。

答案C

2.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实行

B.广大奴隶创造出大量财富

C.农作物品种增多和手工业的发展

D.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

解析西周之所以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主要在于西周形成了较为成熟且先进的统治制度,即政治上的分封制和经济上的井田制。

答案A

3.有网友说: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宣扬赵国放弃对秦王的反抗就等于抗日战争时期宣扬对日本投降,秦始皇的天下观就是“大东亚共荣圈”。这种观点根本错在()

A.战国诸雄都是华夏族的一员,彼此的征战是内战而不是侵略

B.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都属于蒙古人种,是一个民族的成员

C.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没有历史的可比性

D.睦邻友好、和平交往是中日两国的历史主流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属于内战,它与中华民族和外国之间的战争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A

试题详情

22.“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下列人物中,有可能发表这一议论的是   A.林则徐 B.郑观应 C.左宗棠 D.李鸿章 23.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指示:在新的形势下,“抗日反蒋”的口号是不恰当的……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这一方针产生的背景有 ①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③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 莱东一平度一临淄一蒙阴一临沂一徐州一萧县一宿县一濉溪口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据此回答24─25题: 24.从以上路线可知,他参加了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5.他积极支援前线,应与以下经济政策的成果有关   ( )   A.土地改革总路线 B.减租减息政策   C.土地革命路线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试题详情

21.皖南事变最终没有演变成“四·一二”政变,其根本原因是

  A.中共以斗争求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

  C.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            D.中日民族矛盾仍是主要矛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