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的政权,它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据此回答12~14题。
12.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A.东北地区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B.行省长官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
C.东北地区首次出现由中央政府设置的机构
D.东北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解析此题既考查了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基础史实的灵活运用。行省是地方机构,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故A项正确,B、D两项不正确;C项这一事件应发生于唐朝。
答案A
13.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主要是 ……()
A.首次对西藏和台湾进行行政管辖
B.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C.维护国家统一与打破边疆地区闭塞状态、抵御外来侵略相结合
D.在西北边疆设置专门的管辖机构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项符合元朝史实;B项错误,宣政院是统领宗教事务及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C项发生于明清时期;D项错误,西北边疆当时由钦察汗国控制,提醒注意地图知识。
答案A
14.元朝的特点包括()
①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②存在时间不足百年却给后世留下深远影响 ③民族大融合达到新阶段 ④建立行省对辽阔疆域实行有效管辖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两宋时期突出的政治特点之一就是民族政权的对峙,民族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据此回答5~11题。
5.在下列叙述中符合西夏历史的有()
①都城在今天的银川 ②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③仿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西夏文字 ④推行科举制 ⑤与北宋一直和睦相处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可用正选法和排除法结合来做,⑤不正确,可排除A、B两项,在C、D两项中只要确定③是否正确即可。
答案D
6.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北宋 ②辽 ③西夏 ④金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D.④③①②
解析所列政权建立的时间分别是:北宋--960年,辽--916年,西夏--1038年,金--1115年。
答案B
7.未曾同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辽 B.西夏
C.蒙古汗国 D.金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各政权的起止时间。辽是916~1125年;西夏1038年建立,被蒙古政权所灭;蒙古汗国1206年建立;金是1115~1234年。而北宋则是960~1127年。故选C项。
答案C
8.宋朝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名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戌”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和议后
解析题干中的改名现象具有很强的倾向性,表明双方矛盾缓和,民族关系和睦,这种现象的出现应是澶渊之盟的影响。
答案B
9.两宋时期,民族之间除战争外,具有更多和平的表现,主要有()
①两宋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 ②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封建文化 ③宋朝统治者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原地区 ④积极发展边境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考查史论结合能力。①无史实支持,从西夏文字的建立等史实中可证明②正确;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③正确;澶渊之盟后辽宋边境贸易兴旺证明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C
10.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所指“匈奴”实为当时的“胡虏”,“匈奴”建立了什么政权,是什么时间建立的 …()
A.916年建辽
B. 1038年建西夏
C. 1115年建金
D. 1271年建元
解析岳飞是抗金名将,金在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
答案C
11.右图中甲政权采取了哪一措施()
A.实行猛安谋克制
B.仿照汉族文字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C.推行科举制
D.实行“蕃汉分治”
解析考查读图能力。由“大散关-淮水”、郾城、临安、大理等信息可知是金与南宋对峙。金采取的措施是A项。
答案A
答案C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异常繁荣,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15~20题。
15.《论语》载:孔子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A.启发诱导
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题干中孔子言论的意思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讨论不同的学问,即因材施教。
答案C
16.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老子学说精华的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精华”这一限制词,它是指积极进步的学说部分。①是唯心主义哲学,不科学;②③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④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故选B项。
答案B
17.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治理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解析此题由水患入题,体现了分裂割据不利于防洪。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在战乱频繁、争霸不断的环境中,根本之道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治理,各国协调统一治黄是不可能实现的。
答案C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段文字反映出作者的文章风格是()
A.具有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抽象的哲理
B.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令人钦服
C.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才华横溢
D.善于用寓言比喻现实
解析这是语文教材中的名言名句,属语文、历史结合。分析文字可知A、C两项文章中并未体现,文中亦未用寓言比喻现实,故D项亦错。
答案B
19.在四川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是()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记忆能力和审题能力。A、B、C三项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A项在湖北,B项在湖南长沙,C项在四川。D项也在四川,但却是商朝的,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
20.下列先秦文化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是()
A.文字 B.青铜艺术
C.天文历法 D.医药知识
解析在所有文化成就中,文字是基础,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草书等,从手写到雕版印刷等,都对中华文明影响巨大。其他三个选项仅是中华文化成就中的某一方面,是并列的。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不断,给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据此回答12~14题。
12.春秋时期,首先在中原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答案A
13.永禄1号尸骨坑与春秋战国时期哪次战役有关()
A.桂陵之役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城濮之战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军俘获并坑杀赵军40多万人,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答案B
1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融合,当时分布在西方的少数民族称()
A.匈奴 B.东胡
C.戎 D.越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当时匈奴、东胡在北方,戎在西方,越在南方。
11.史书记载:“尧伐欢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六者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这个观点最精确的含义是()
A.完全反对不义战争
B.反对不义战争,肯定拯民于水火的“义战”
C.主张以德服人,珍惜民力
D.提倡“兼爱”“非攻”,主张以德服天下
解析材料中现象的共性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即都是为“仁义”而战,并且获得了成功,由此可知史书对这些攻伐持肯定态度。A项不完整,B项最准确。
答案B
10.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析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社会变革,奴隶社会走向衰落而封建社会逐步确立,因而不可能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故选C项。
答案C
9.我国酿酒技术在古代就已达到较高水平。用曲造酒最早在()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能用曲造酒。
答案D
8.下图文物体现了哪个行业的高超水平()
商代妇好墓出土
A.青铜铸造业 B.陶瓷业
C.玉器加工 D.制漆业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此文物为玉器。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