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3608  353616  353622  353626  353632  353634  353638  353644  353646  353652  353658  353662  353664  353668  353674  353676  353682  353686  353688  353692  353694  353698  353700  353702  353703  353704  353706  353707  353708  353710  353712  353716  353718  353722  353724  353728  353734  353736  353742  353746  353748  353752  353758  353764  353766  353772  353776  353778  353784  353788  353794  353802  447348 

16.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体现了唐文化()

A.高度繁荣的特征

B.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征

C.充满活力的特征

D.影响巨大的特征

解析题干体现了唐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这正是充满活力的表现。

答案C

试题详情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隋唐时期佛教流传到了中国 ②佛教的流行促进了雕塑艺术的提高 ③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 ④唐朝人对外开放,兼容并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敦煌莫高窟位于唐代丝绸之路上,洞窟内塑造了神态各异的佛像,体现了外来宗教的影响及唐朝对外开放、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但佛教在西汉末年即流传到了中国,故排除①,选C项。

答案C

试题详情

14.下列反映封建经济繁荣时期的历史古迹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是()

①秦始皇兵马俑 ②云冈石窟 ③龙门石窟 ④莫高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④

解析题干有两个要求:一是“封建经济繁荣时期”即隋唐时期;二是“西北地区”。由此判断①②③时间上不符,③地域也不符,它属于中部地区。

答案D

试题详情

13.下图中,生活在①②③处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靺鞨、西突厥、吐蕃

B.渤海、回纥、吐蕃

C.靺鞨、回纥、吐蕃

D.渤海、西突厥、南诏

解析回答本题注意两点:一是少数民族分布地区要准确识记,二是少数民族崛起的先后顺序及同一时期的少数民族的识记。同时注意从地图中提取信息,如地图中“东突厥”这一信息。综合判断答案为A项。

答案A

试题详情

12.“蛮地无桑……俗不解织绫罗。自太和三年(829年)蛮贼寇西川(四川),掳掠巧儿(技艺高超的手工工匠)及女工非少,如今悉解织绫罗也。”材料中的“蛮地”是指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

A.突厥     B.回纥      C.靺鞨     D.南诏

解析此题实际考查我国少数民族所在地理位置。突厥、回纥主要在我国北部、西北部地区,靺鞨在东北地区,南诏在西南地区,而题干中“蛮贼寇西川”即少数民族侵略四川地区,从地理位置判断应为D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11.我国中原与西藏关系的发展演变可追溯到唐朝,那时西藏地区就得到了发展,表现有()

①实现了青藏高原的统一 ②仿唐朝制度,设置各级官府 ③创制了吐蕃文字 ④接受中央政权的管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唐朝时,中原和西藏是两个并列政权,互不统辖。

答案B

试题详情

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和货币的发展。据此回答9~10题。

9.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此现象折射出的历史问题是()

A.茶叶产量大

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国家财政空虚

D.调整分配不均

解析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高,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即说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B

10.下列关于唐朝货币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B.出现了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唐玄宗开元年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

D.开元通宝成为以后历代货币的范式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开元通宝是唐高祖下令发行的。

答案C

试题详情

8.唐朝中期以后实行的两税法同以前的租庸调制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

A.地租形式的变化

B.赋税种类的增多

C.征税标准的变化

D.税务手续的简化

解析租庸调制以人丁为主征税,而两税法是以土地为主征税,变化最大的是征税标准。两税法与租庸调制都以征收实物地租为主,A项不准确;两税法说明种类减少,B项错误;D项是表面变化;C项体现了赋税发展的内在趋势,是最佳选项。

答案C

试题详情

7.“作为审查官吏擢用资格的方法到了唐以后才发挥出大的效果,而且盛行于以后各朝。”这句话中的“方法”是指()

A.察举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解析由题干“审查官吏擢用”“唐以后”“盛行”等信息,结合所学科举制的时间、内容、评价等判断,答案应为D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6.唐朝皇帝调整统治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客观上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

D.均田制、租庸调制

解析“仁政”主要是处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在封建社会则是指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态度。符合此意的选项只有D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