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3723  353731  353737  353741  353747  353749  353753  353759  353761  353767  353773  353777  353779  353783  353789  353791  353797  353801  353803  353807  353809  353813  353815  353817  353818  353819  353821  353822  353823  353825  353827  353831  353833  353837  353839  353843  353849  353851  353857  353861  353863  353867  353873  353879  353881  353887  353891  353893  353899  353903  353909  353917  447348 

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D.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试题详情

3.评价要一分为二。如果分值为12分,那么评价的正面(或积极)意义要占8分左右,负面意义(消极)意义占4分左右。对于中共的评价,优点所占比例要大一些。

试题详情

2.问答题注意事项

(1)尽量多答,重要的答在前面,不太重要的也要答,因为是得分制,多答不扣分,并且可以成为候补答案(如果前面的答案不完整或不准确时)。

(2)在多答基础上,分层次作答。如

(1)……

(2)……

(3)……

首先,……

其次,……

再次,……

试题详情

1.选择题题干会是一种新情境,体现一定的技巧性,如2006年江苏高考题“戊戌变法期间,一位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此题题干灵活,选项具有情境性,但考察的是基础知识,答题时先要理解材料所传达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回忆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加以归纳综合,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试题详情

16.命题时分A、B卷,A卷10号之前就出来了,“磨题”到15日,并有两个中学老师掌握试卷的难易程度。一般不用B卷。在命题过程中,专门有2个老师审题,“找茬子”,称为“磨题”,5月15日试卷制作完成,所以15日以后的新闻就不用关心了。6月10日命题人员才能“放”出来。

另外,试卷中一定会有难度大一点的试题,以使学有所长的同学脱颖而出。

总之,“求稳怕错”是命题的基本心态,覆盖面大、时代感强的知识点(如欧盟)是命题的对象,答案要点主要来自于教材,体现“稳”的一面,但命题视角、观点、立场具有现实性、生活性和时代性,体现“新”“变”的层面。

试题详情

15.关注“和平崛起”的话题,钱乘旦《大国崛起》角度很好,并且相关知识在教材中都能覆盖到。

试题详情

14.关注人民版和人教版的专题体系,这种专题可能成为设问的素材,然后依据老教材进一步缩小范围(如去年经老师带的是人民版教材),但答案都是在老教材中。

试题详情

13.关注古代和谐社会。去年准备出的但没出,也是关注的焦点。

试题详情

12.有关民族大融合,好几年不考了,这个专题很好,应给予关注,可能出问答题。

试题详情

11.四大发明,也要关注,马克思和鲁迅对此都有评价。这样的材料好找,也是很好的材料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