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D.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评价要一分为二。如果分值为12分,那么评价的正面(或积极)意义要占8分左右,负面意义(消极)意义占4分左右。对于中共的评价,优点所占比例要大一些。
2.问答题注意事项
(1)尽量多答,重要的答在前面,不太重要的也要答,因为是得分制,多答不扣分,并且可以成为候补答案(如果前面的答案不完整或不准确时)。
(2)在多答基础上,分层次作答。如
(1)……
(2)……
(3)……
或
首先,……
其次,……
再次,……
1.选择题题干会是一种新情境,体现一定的技巧性,如2006年江苏高考题“戊戌变法期间,一位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此题题干灵活,选项具有情境性,但考察的是基础知识,答题时先要理解材料所传达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回忆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加以归纳综合,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16.命题时分A、B卷,A卷10号之前就出来了,“磨题”到15日,并有两个中学老师掌握试卷的难易程度。一般不用B卷。在命题过程中,专门有2个老师审题,“找茬子”,称为“磨题”,5月15日试卷制作完成,所以15日以后的新闻就不用关心了。6月10日命题人员才能“放”出来。
另外,试卷中一定会有难度大一点的试题,以使学有所长的同学脱颖而出。
总之,“求稳怕错”是命题的基本心态,覆盖面大、时代感强的知识点(如欧盟)是命题的对象,答案要点主要来自于教材,体现“稳”的一面,但命题视角、观点、立场具有现实性、生活性和时代性,体现“新”“变”的层面。
15.关注“和平崛起”的话题,钱乘旦《大国崛起》角度很好,并且相关知识在教材中都能覆盖到。
14.关注人民版和人教版的专题体系,这种专题可能成为设问的素材,然后依据老教材进一步缩小范围(如去年经老师带的是人民版教材),但答案都是在老教材中。
13.关注古代和谐社会。去年准备出的但没出,也是关注的焦点。
12.有关民族大融合,好几年不考了,这个专题很好,应给予关注,可能出问答题。
11.四大发明,也要关注,马克思和鲁迅对此都有评价。这样的材料好找,也是很好的材料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